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第一次研修活动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全员】课题申报书 作业周期 : 2020-07-03 2020-07-19

发布范围:全员

作业要求:

请根据7月3日下午直播活动中专家的指导,上交一份课题申报书。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四、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研究资料、实验仪器设备、配套经费、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等)。

五、主要参考文献


发布者:尹逊才

【全员】课题申报书

提交者:学员杨莹    所属单位:卫东区新华路小学    提交时间: 2020-07-19 20:03:47    浏览数( 0 ) 【举报】

   
 

课题编号

 
 

 

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

立 项 申   

         小学思政课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践研究                           

                                               

主 持 人 姓 名                                          

              平顶山市卫东区新华路小学                  

                    20195                 

课题提出的现实意义:

1重智育,轻德育。目前,我国的不少学校普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现象,在教学目标上,依旧以优异的成绩为目标,忽视综合素养的培育,尤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上,虽然开设有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但效果令人堪忧。很多教师在开展家长会时,往往注重与学生家长交流学生的学习成绩,常常以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学习能力,甚至智力,对于学习落后的学生,认为学生不努力学习,上课不认真听讲,经常要求学生家长督促学生认真的完成家庭作业,认真的学习、复习,一味的重视学生的成绩单,不考虑学生成绩下降背后的思想动态,不尊重学生独特的想法,不主动了解学生的学习价值观等,逐渐的使学生丧失正确的学习价值观,成绩差的学生,长期受到教师、同学、家长的忽视,严重打击他们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容易使得他们养成“破罐子破摔”的学习思想,这样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更加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2缺乏规范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教学理念比较落后。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往往被忽视,在教育理念上,依然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照本宣科地传授知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面对思维活跃,天真好动的小学生,往往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且具有不尊重学生个人想法发挥的嫌疑,往往导致学生厌学,课堂教育往往成为学生的聊天课或者发呆课,完全损害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利于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也阻碍教育改革的前进步伐。

3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教学手段单一。小学生的心性思维比较发达,纯理论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难以适应学生的心理需求,具有一定的理解难度,往往使得课堂教学变得枯燥乏味,再加上教师单一古板的教学手段,使得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课变得了无生机,也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因此,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手段急需改革,增添课堂教学的丰富性、趣味性。

除此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存在着随意性,表面看起来内容丰富,实际上远离德育目标,缺乏适切性。因此本课题具有实际的研究意义。

核心概念的界定:

小学思政课程:新时代理念下的小学思政课程教学,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尽情地为学生安排充实丰富的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在自主探究、自行判断、共同评价中明辨是非、感知善恶,加速道德认识的内化,使其形成良好的品行和行为习惯。

课程资源开发:多元化下的思政课程不能局限于课本,应走出课堂。除了课内教学、校内训练外,还要有意识地抓住各种教育时机,组织学生主动地、愉快地进行实践活动,让思政课程生活化,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达到知、行统一的结合。

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综述:

全球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给人类带来充实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的负面影响。经济的发展并不意味着精神世界的丰富,也不能避免价值观的失落。因此,各国的课程改革都十分关注教育的道德文化层面,强调儿童品德的培养,道德教育作为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备受重视,从而促使品德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世界发达国家都在加强道德教育的研究,加快德育课程改革的步伐,为我国小学品德教育的改革提供了丰富的借鉴经验。我国一贯有重视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传统,从1981年开设小学品德课程以来,品德教育改革无论在理念层次还是在操作层次,都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始终没能有效地实现理论和操作的实践性整合,成为导致品德教育实践中的知识化、简单化、生活化、成人化的原因之一。在实际的学校教育教学中,对品德课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虽然在数量上不断增加,利用质量上不断提高,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开发利用主体局限,缺乏资源开发利用的动力。开发利用内容单一,多限于校内物质层面资源的开发。开发利用过程单调,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使开发利用效率低,大量隐性课程资源被控制浪费。究其原因,主要是:第一:教师自身的局限性,具体表现为教师的资源开发利用意识薄弱,能力有限,精力不足等;第二:学校的少作为,具体表现为,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意识不足,缺乏对资源开发利用主体的相关培训,对开发后的资源缺乏有效的管理;第三:缺乏校外的相关支持,主要是家庭和教育行政人员的支持与配合不到位。

研究目标:

1.教师树立思政课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意识,构建适合本校实际的课程资源结构,开发相应的校本课程。

2.开发家庭、社会教育资源,充实学校德育内容,构建切实有效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形成小学思政课活动课程教学模式。

3.用丰富鲜活的思政课活动课程促进学生关注社会、自主参与社会生活、积极投入社会服务活动,发展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少年儿童明辨是非的能力,让学生初步感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魅力。

4.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让学生拥有理性的思维方式,教育引导学生讲文明、讲诚信,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使学生成为高素质的公民。

研究内容:

1.当前道德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现状分析;

2.课程教学与学校其他德育专题活动及内容优化整合;

3.充分开发利用现有教材,与家庭教育有机融合,建立为思政教学服务的资源;

4.教学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程资源,与社会教育有机融合,进一步丰富课程内容。

研究重点和难点:

用鲜活多样的课堂落实核心价值观教育,把学校的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做有志者,培养孩子的信心与能力。

创新点:

小学思政课程是教与学相互结合的一门课程,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本课题研究旨在实现多种学科的结合,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塑造学生的性格、提升学生的能力。这门课程本身不是主要学习课程,而是教师要通过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相结合,并在教学中加入生活中的案例,让课堂回归社会,不断贴近学生的生活,了解到知识学习的真正使用性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把学生平时学习到的实际理论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来。小学思政课程生活化能够突破教学模式的单一性,让教学模式变得多层次多角度。生活化的巧妙引入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观意识。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搜集和查阅有关思政教育实践活动以及思政教学的相关资料,对能够促进思政教学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创新。

2.调查研究法:课题组教师选定研究对象,分析学生现有的思想状态,教师思政授课方法,教材内容,学生生活等,找出对策。

3.行为研究法:利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开展德育大课,通过充满童趣的视频动画、富有哲理的成长故事、重大的时政新闻、精彩的校园情景剧……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

4.实验法:让家长和孩子了解生命的意义。邀请班级里的家长团队每周按时为孩子们讲述绘本故事。《活了一万次的猫》《小伤疤》《樱花明年会再开》……绘本中带有生命教育意义的故事如股股清泉,流入孩子们的心田。

5.经验总结法:课题实施过程中,根据研究的重点,总结研究的得失。

研究思路:

1.深入的推进素质教育,树立明确的教育目标。

新一轮教育改革浪潮的推进,将素质教育推进人们的视野,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例外。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更加高效、优质的培育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在小学思政教育过程中,应当实现智力培育与德育培养齐头并进,在全面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同时,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为国家建设打造出高素质、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充分的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将生活中优秀的,启迪人心灵深处的“小事”融入到思政教育体系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价值观、学习习惯等,最终达到完善人格以及人生价值观的目的。并且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家长,均要改变传统的学习成绩为主的教育观念,积极地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沟通,及时地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找出学习成绩下降的原因,鼓励学生自主的完善人格素养,从而实现学习成绩与思想政治品德双赢。

2.建立完善科学规范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与时俱进地改变教育理念。

根据学生的心理诉求、学习能力、思想觉悟等,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制定详细而科学规范的教育体系,将思政考核成绩正式的纳入学生的综合成绩,并适当的加重所占比例,培养专业的思政教师,这些教师要不断的强化自身素质,与时俱进地改变教育理念,即设立培育高素质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教育理念,形成良好的学生综合素质评定体系,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观能动性,全面的提升小学思政教育质量,推动我国整体思想政治教育改革。

3.丰富教学手段,创新教学内容。

小学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应该具有灵活性,而且现如今新媒体技术的成熟,为丰富教学手段提供了诸多方便,如利用互联网视频、动画、语音,无时空界限等优势,将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丰富起来,同时,也增强小学思政教育课堂的趣味性,教师可以与学生分享身边的感人事迹,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从而调动课堂氛围,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而且这样也是创新教学内容的一种方式,除此之外,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适当的删除或增添教学内容,只要能够达到应有的教学目标即可。丰富教学手段,创新教学内容能够全面的提升小学思政教学质量,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

课题组负责人杨莹,女,现年42岁,本科学历,中小学高级教师,河南省优质课教师、河南省名师、河南省骨干教师,平顶山市名师。曾完成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国家级课题《青少年生命教育有效性研究》子课题《生命化校园的构建》的研究;作为第一参与者研究的省级课题《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提升小学生审美能力的研究》顺利结题;曾主持市级课题《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有效策略的研究》、《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对构建小学生习作素养的研究》已结题,具有较丰富的课题研究经验。

课题组成员玉莹,国家级骨干教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市级名校长。曾主持省级课题两项,市级多项,均顺利结题。

课题组成员董艳红,省骨干教师,区级名师,曾经参与过多项课题的研究,常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有责任心,有丰富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所教班级被评为区级文明班集体。

课题组成员任瑞丽,省骨干教师,国家级优秀实验教师,市优秀班主任,市名班主任,曾主持并参与多项课题的研究,获得省、市级一等奖,所写的近10篇论文分别获得国家、省、市级奖励。近年来潜心研究小学班级德育,取得较为显著的成绩。

课题组成员贾睿瑾参加工作20余年,一直担任小学班主任工作及语文教学工作,学科先进教师,市级优秀班主任,所带的班级被评为区级文明班集体。所撰写的多篇论文获奖。具有丰富的语文教学工作经验和班主任工作经验。

课题组成员牛双双老师大学本科学历,长期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兼班主任工作,教育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

人员分工:

杨莹:课题统筹规划和管理工作,确保课题顺利实施;

玉莹:协调、具体实施课题研究,提炼出相应的教学模式,开发校本课程;

董艳红:撰写实验方案,开题报告,组织理论培训活动;

任瑞丽:课题阶段性成果收集,整理,撰写中期报告;

贾睿瑾、牛双双:制作、发放调查问卷,问卷调查前原因,问卷调查后分析,统计分析案例、整理论文集、优秀课例汇编等实验材料归类整理等。

研究计划安排:

本课题实施周期为两年(20195月—20214月),为确保课题积极稳妥的实施,具体操作如下:

1.准备阶段(20195月——20198月) 

成立课题小组,落实分工,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和研究计划。

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材料收集,研读相关文献资料以及有关思政课程课题研究的宝贵经验和研究成果,缩小主题范围,得出最具有研究价值的主题内容。

2.研究阶段(20199月——202012月) 

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调查后分析总结经验,并进行全面的总结、归类。

多种学科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发家庭、社会教育资源,提炼教学模式,开发校本教材。

③撰写阶段性计划,阶段性成果收集整理、进行阶段性总结。

3.巩固、完善阶段(20211月——20214月) 

对前期研究工作巩固和完善。

将有关成果发表,结题。 

4.结题后,继续跟踪相关领域的发展与研究动态,以便更深层次地做好本项目的后续研究工作。

主要参考文献:

《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析》   戴艳军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李辉    广东人民出版社

《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苏振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思想政治教育新话语探析》  李宪伦  重庆大学出版社

《以班级建设为载体加强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探析》

《新时期下辅导员应掌握的沟通方式》

《儿童社会性指南:理论到实践》  人民教育出版社

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课题组成员均为多年一线语文教师,承担班级管理工作,教育教学经验丰富,教育理论深厚,有严谨的科学态度,扎实的理论基础及进行课题研究的热情和奉献精神,为课题研究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学校各项设备齐全,藏书丰富,各种资料齐全,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氛围浓厚。学校对此课题高度重视,全力保证课题研究时间,加强对课题的研究与落实。课题研究的经费来源为学校教育科研专项资金。资料购置、教师培训、活动等费用,学校会尽一切力量予以落实,并聘请专家给以指导,以确保研究活动顺利进行。

第一次研修活动成果

最新第一次研修活动成果

推荐第一次研修活动成果

热门第一次研修活动成果

热评第一次研修活动成果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