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第一次研修活动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全员】课题申报书 作业周期 : 2020-07-03 2020-07-19

发布范围:全员

作业要求:

请根据7月3日下午直播活动中专家的指导,上交一份课题申报书。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四、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研究资料、实验仪器设备、配套经费、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等)。

五、主要参考文献


发布者:尹逊才

【全员】课题申报书

提交者:学员朱裕秋    所属单位:叶县第二实验学校    提交时间: 2020-07-18 18:00:38    浏览数( 0 ) 【举报】


低年级学生利用学具学习数学的实践与研究

   一、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一)本课题核心概念:

   学具,顾名思义就是指可供学生在开展学习活动时直接操作的用具。使用学具是学生进行学习最基本、最经常的活动形式;是学生掌握知识、巩固知识、应用知识的一种手段;是数学方法与技能的必要途径。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新课程标准解读》告诉我们:实践是学生发展的新动力,只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动手、动脑、动情的实践,学生的发展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落实。目前有不少的学校对教师合理使用教具辅助教学进行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绩。涉及到的“低年级小学生教学教具使用的研究”的论文、课题有:《新课程小学》2013年第10期《浅谈小学数学教具使用的重要性》;《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之《小学数学课堂如何有效使用教具和学具》。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大脑里有一些特殊的最积极的最富有创造性的区域,依靠抽象思维和精细的灵巧的动作结合起来,就能激发起这些区域积极活动起来。如果没有这种结合,那么大脑的这些区域就处于沉睡状态。”在国外,自制学具非常普遍,在日本和欧美等发达国家中,现代教育技术水平较高,但仍热衷于组织学生利用学具进行一些学习及实验活动,因为他们认识到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实验能力的培养是无法单靠黑板和屏幕达到的。美国华盛顿国立图书馆的墙上写有这样的话:“我听见了,但可能忘记;我看见了,就可能记住;我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

  (三)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让学生通过各种学具操作活动,经过分析和思考,形成准确的表象,在实践中体验数学、探究规律。数学是一门抽象学科,任何一个数学概念、法则、公式的产生,都离不开抽象概括、逻辑推理的思维方法,而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还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阶段,对于抽象文字的理解比较困难,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动作进行思维,靠直观感知获取知识。因此,要

解决学科性质与学生认识水平矛盾,教学时,组织学生进行学具操作的活动,促使学生动口、动手、动眼、动脑等多种感官参加,相互配合,提高学习效果,为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前,虽然国内外针对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问题做了不少研究,但“善用学具”方面的论述不多不详,仅仅浮在经验表述层面。出于学具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作用,特提出《低年级学生利用学具学习数学的实践与研究》 的课题,目的就是要呈现一种新的课堂教学形态,教师在上课时创设一定的学习环境,适时适度利用学具,让学生亲自参与数学实践活动,从而获得体验,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一)研究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努力达成以下目标:

   1.因地制宜,自制学具。充分发挥学生个体能动性,促进课堂教学走向情境化,生活化。使学生更轻松、愉快地掌握抽象的数学结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健全学生的人格。

   2.转变课堂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构建一种积极、主动、自主的教学活动,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特征的新的学习方 

式。培养学生自主获得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3.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使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营造课堂教学的民主氛围,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二)研究内容

   1.课堂教学中学具如何恰当的使用教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2.通过小组内成员运用教具合作学习,促进数学学习的创造性、实践性。  

   3.课外与课堂教学之间如何配合协调使用学具,优化课堂教学,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4.借助学具优势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感悟,帮助学生不断完善认知结构,使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想像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

  (三)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手指尖上”,学具的使用对每个孩子都是不可复制的生命体验,追求生命的意义应成为数学教学的起点和归宿。

   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结合教学内容和课堂特定环境,根据师生、生生互动的情况,顺着学生的学情,选择合适的学具,因势利导地组织学生操作,强调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就在于充分开发手指做教具:

  1.根据学习内容灵活运用手指教具,在教学中合理地使用,并有针对性地对手指学具进行整合和改进,以便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2.在理解新知中利用学具,可以帮助学生架起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之间的桥梁,使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情景中,积极主动、愉快的学习。

  3.在巩固练习中运用学具,可以增加学生的新鲜感,避免单调重复引起的疲惫现象,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说运用学具进行巩固与练习,是一种有效的练习方法。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一)研究思路

  深入学习与深入体会数学课程标准及其他各种教育书籍,使本组的教育理念占领

当今教育的制高点、教育科研站在时代的最前沿,并在教学中不断实施,不断反思,

不断升华,以探索出有效学具在小学低年级段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实施策略,增强小学数学学具使用的有效性,使得学生乐于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询整理国内外关于善用学具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

  2.行动研究法:一年级两个教学班的学生参与研究实践,共同制订“课题实施计划”,大胆进行实践研究。并在实践中不断反思、筛选、调整、改进,逐渐形成适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学具体验”的教学模式。

  3.反思总结法:实验过程中要采用观察记录和案例的形式,真实客观地记录课题实验的实施过程,及时进行反思、调整、改进。

  4.统计分析法:对实施中获得的信息进行科学的统计分析,获得直观有力的研究结果和数据。

  (三)技术路线

  技术路线:前期调研——课题论证——课题方案——实践探索——反思调适——收集资料——总结分析——构建模式——形成报告——推广应用。

  (四)实施步骤

   本课题用一年时间(2020年2月---2021年4月),分三个阶段展开。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20年2月---2020年4月)

   以调查性研究为主,重点查阅文献、资料和调查研究,分析影响小学学生对学具体验应用于学习的因素,完成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20年5月----2020年12月)

    以实践检验研究为主,探索学生学具体验学习的教学途径。在每个小段开始,相关班级都要根据方案的研究目标、内容结合本班实际,制定学期实施计划,积累实施中的研究资料。每一个小段结束,都要写出阶段小结,并撰写有关的课堂教学模式案例,典型个案,有关测试统计、教学体会和相关论文等。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21年1月----3月)

  对研究材料的全面搜集、分析、归纳,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一、相关研究成果的社会评价

  课题组主持人朱裕秋所主持的市级课题《农村寄宿制小学生班级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与研究》已经于2018年结题,县级课题《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与2017年结项。参与的省级课题《小学数学“10+30”有效教学模式》与2016年结项,本课题在朱刚老师任教的小学一年级,王静霞老师任教二(2)班,金亚琳任教的二(10)班初试成功。教师反映班级纪律、学习氛围明显优于同级其他班,在学校组织的速算比赛中,参与学生数名列前茅,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目前已在以上几个班中展开《低年级学生利用学具学习数学的实践与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J]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华应龙、易玫:《“游戏公平”课堂实录》[J] 《小学数学教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1,2期

   3.戴国军: 《“巧妇”能为“无米之炊”——小学数学学具缺失引发的思考》[J]《小学教学参考》;2008年第7、8期。

   4.贾永高:《学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学生之友(小学版)(下)[J],2012年11期

   5.陈淑芳:《激发小学生学习积极性,巧用数学学具教学》[J]现代教育; 2013年18期

   二、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

   本课题组核心成员由市级优秀教师、市名师、市骨干、县骨干教师、班主任和专业教师组成,年龄33岁左右,结构比较科学、合理,有助于各方面信息的交流和整合。

  课题组成员:

   朱裕秋,41岁,中小学高级教师,本科学历,省、市、县优质课教师、平顶山市名师、平顶山市教育系统学术技术带头人、平顶山市骨干教师、市教学能手、县优秀教师,曾作为主要参与人参加省级课题《留守儿童品德教育的研究》现已结项;参与的省级课题《小

学数学“10+30” 有效教学模式》与2016年结项;主持市级课题《农村寄宿制小学生班级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与研究》已结项;2014年主持的课题《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已经结项;撰写的论文多次获得省级、市级、县级奖励,具有较高的理论修养和研究经验。

朱刚,38岁,中小学一级教师,大学专科,市、县优秀教师,市骨干教师,县优秀班主任。2014年参与的课题《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已经结项。

   王静霞,33岁,中小学二级教师,曾参与县级课题研究并已结项。

   金亚琳,32岁,中小学二级教师,曾参与县级课题研究并已结项。

   段晓珂,31岁,中小学二级教师,县级优秀教师,县级优质课教师,曾参与县级课题研究并已结项。

   梁异男,28岁,中小学二级教师,曾参与县级课题研究。

   三、 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本课题研究小组对完成课题有着较充分的保障条件:

   1.参与该课题研究的课题组成员队伍年轻,思想意识新。课题组成员们业务素质过硬,对教科研工作热情,对该课题的研究具有浓厚的兴趣,对实施该课题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已进行了大量的前期研究工作,并潜心钻研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知识,为该课题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充足的力量保证。 

   2.该课题的研究有一定的研究基础,课题组成员中都参与县级立项的课题的研究工作,得到了上级部门的支持和认可,为该课题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学校能提供本课题研究的资源,经费,从物质上给予保证。学校建立了校园网,信息渠道畅通,教学和科研设备先进,此外,学校的资料室、电教室、图书室,为教师们查阅有关资料和学习研究提供了方便。

   4.多年来学校发展迅速,经常聘请专家教授来校讲座、调研,并对我们的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另外学校有非常专业的教研团队,不断带领一线教师外出学习培训。我们学校有着浓厚的教研氛围,每周四下午一、二节,是集体备课的时间;周五下午第一节是教研例会时间。

 


附件

  • 低年级学生利用学具学习数学的实践与研究.doc 下载 预览

第一次研修活动成果

最新第一次研修活动成果

推荐第一次研修活动成果

热门第一次研修活动成果

热评第一次研修活动成果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