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生成性成果 > 正文

优秀作业展示

  发布者:陆胜杰    发布时间:2020-06-17    浏览数( -) 【举报】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倾听能力

提交者:学员朱兆叶    所属单位:阳固镇七岗小学

    小学生正处于知识积累的黄金阶段,课堂是他们学习的主要场所,听课又是他们系统学习知识的基本环节,所以要想学好知识就必须拥有良好的听课习惯。

     听说读写是语文素养的实施途径,一般来说听属于理解语言范畴。“听”的能力是指学生分辨和理解话语的能力,即听并理解口语语言的含义。在小学阶段“听”的培养始终被排在第一位,是课堂最重要的基础环节。我们从起始年级开始就应该有目的,有意识,有步骤地引导学生练听,学生只有先听懂,听清楚,才会有说的欲望,学生的倾听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不断的训练和培养的。为了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1) 严格要求,倾听是种尊重

教师可以明确要求学生上课认真倾听。无论是老师的讲话还是学生的发言,都应该认真倾听,这是对对人最基本的尊重。如其他同学在讲话时,不能插话,不能随便打断他人讲话,即使有问题,也要等同学讲完后再提出来或纠正,这是对别人的尊重,同时也是尊重自己。

(2) 以身作则,树立倾听榜样

随着课堂主体性、自主性的增强,学生质疑,反驳,争论的机会大大增多,这一切都需要教师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因此教师自己要先学会倾听学生发言,欣赏学生思维的闪光点。课堂中无论学生说对了还是说错了,无论是条理清晰还是语无伦次,教师都应该认真倾听,不能带有半点不耐烦,更不能打断他们的说话。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做起:一是注意。眼睛注视学生,将注意力始终集中在学生上;二是接受。在教师讲课的过程中也要适当接受学生的看法,学生才能更认真主动地去听。如果不一定赞同学生的观点,仍要保持专注、尊重的态度;三是深入话题。重述学生的意见、情感,或提出恰当的问题鼓励、帮助学生完成他的叙述。

(3) 设置问题,明确倾听目标

课堂中,在教师和学生的发言中,老师应该为学生的倾听设立明确目标。在“听”中发现问题,在“听”中激发思维的火花。目标的设立分两个层次。一是提出简单目标。比如PPT中明确写出听完课文需要完成的目标。比如当一个学生发表见解后,老师可以问其他学生:“你听清他说什么了吗?能否重复一遍?他说的和你们想的一样吗?你认为他说得怎么样?你有不同意见吗?他有哪些地方说的你不赞同?还有补充和修改吗?……”二是创设情境,提出目标。在教学中创设真实情境,便于学生在无意识中完成倾听目标。比如让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看完表演说说你喜欢其中的哪个人物?比如在低段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声色教学为”重,声音和颜色是学生的提神剂,也是课堂气氛活跃的补充丸。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吸引学生的眼睛和耳朵,以增强倾听的效果。

(4)强化训练,发展倾听能力

强化训练发展学生倾听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必须经过长期反复的训练。因此教给学生倾听的方法后,需要进行专门的训练,根据不同的训练目标和要求,采取不同的倾听方法。有以下三种方式。一是倾听复数。这种训练可以使刚刚接受到的信息引起的暂时神经联系得到强化,加深印象,防止遗忘。同时可以有意识地倾听的积极性检测清理效果的有效方法之一。二是听答训练。训练培养倾听注意力和注意力判断的最有效方式之一。比如在教学中口述判断题和选择题,让学生听后判断和选择,往往会抓住“题眼”,再做针对性的回答。三是听记训练,这种方式中培养学生边听边记录的能力要集中注意力积极认真听,要注意问题有目的的听。比如口头布置家庭作业。

 

(5)设置游戏,提高倾听潜能

游戏是深受儿童喜爱的活动方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针对教材本身特点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在课堂中穿插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游戏来培养他们倾听的能力,就能省时高效地完成任务。选择游戏要适应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征,课堂气氛轻松愉悦。又要通过兴趣的激发,集中和保持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知识反映清晰,思维敏捷。

 (6)课堂交流,提高倾听综合素质

  课堂交流是倾听意识培养最有效的方法,也是倾听能力培养的最终目标。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新课程强调引导学生建立“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新的学习方式。课堂中以学生为主导,可以设计小对子学习、同桌学习、小组讨论,让课堂加入互相沟通的环节。在讨论中学习互相倾听,互相尊重。

(7) 想象情境,唤起倾听欲望

想象情境是指在意识中的他人或群体,双方通过各种媒介物载体以传递信息,间接地进行互相影响,发生相互作用的境况。想象情境虽不象真实情境那样可以看得见,摸得着,但它的意象却比真实情境更广远,更富有感情色彩。语文科目比其他科目,更具有创设想象空间的条件,语文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遣词造句的艺术水平,娓娓而谈的渲染技巧都能使课堂有更广阔的的天地,都能引起学生的无限遐想,产生共鸣。比如讲草原时,学生并非都亲身体验过,这时教师的语言表达就能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极大向往。

(8) 暗含情境,培养倾听习惯

 暗含情境,指通过音乐渲染、教师语气表情、环境布置、板书设计等手段对教学环境的刻意规划,以达到激励目的。可以使用以下四种方法。一是语言鼓励法。在“听”的教育中,教师要用赞扬的语言创设激励性情境。教师要赞扬学生,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比如 “你善于倾听,善于向他人学习,可真了不起!”“你听出了他人的错误,帮他大忙。”二是物质奖励法。赏识永远是激励孩子的有效方法,所以可以设立“倾听之星”特别奖,奖励那些认真倾听并能及时回应的孩子。奖励不是目的,而在于因奖励情境形成的倾听习惯的强化和学生间对于倾听习惯的认同。三是行为激励法。老师适时的一次握手、一个拥抱、一脸微笑的行为,为学生创造了温暖心灵的教学情境,对于学生来说也许是终生难忘的教诲呀!学生面对震撼心灵的教育又怎能不倾听呢?四是困难磨励法。现在的学生接触各种媒体信息,认知面广,往往简单容易的问题不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于是适当地给他们出难题、压担子,创设有效的困难情境倒是一个好方法。

总之, “认真倾听”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把学习的金钥匙,它是学生日后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锤炼学生的倾听能力,养成良好倾听习惯。让学生在倾听中学会尊重、学会积累、学会成长,听出智慧头脑,听出精彩人生.

 

【作业要求】+小学语文8坊

提交者:学员宋贤英    所属单位:杞县阳固镇第一中学  

通过这次研修学习,我对阅读的教学和评价有了新的认识,新的感悟,现对所学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阅读要鼓励个性化,学生对阅读是一种非常活跃的思维活动,所以,我们特别要重视对这些思维活动个性化的感受和理解,阅读一定要鼓励学生开展个性化的阅读和理解。我们要提倡学生新鲜的阅读感受,以及对作品的个性理解。 

阅读教学中的个性理解是有前提的,它是基于对作品的理解,然后才有个性的感受和理解。课程标准对学生的文学阅读的评价建议里有这样一段话: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着重考查学生感受形象、体验情感、品味语言的水平。就是鼓励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强调个性化的感受和理解。   

叙事性阅读的学习重在感受和体验,当教学过程变成知识结构的过程的时候,就往往排除了每一个学生的情感。只有概括只有抽象思维而没有情感没有形象思维,这样的教育离开儿童的精神世界,离开儿童的精神发育,是干瘪的东西。其次要领悟。这个领悟大致相当于我们常说的理解、领会,但不排除有一定的本质性感悟的成分在内,理性成分居多,它与初中生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心理特点是相适应的。最后要品味。品味语言,从某种角度说是以上体验领悟的出发点,也是最终归宿。因为文学作品的阅读必然是从触摸语言开始的,从语言出发,再回到语言,这种语言活动与学生的心理活动是同步的,始终与体验、领悟相伴随,两者很难说孰先孰后。   

学习诗歌重点在把握诗意、想象情境、体会情感,诗歌的阅读重点是把握诗意、想象情境、体会情感。我们这里讲的诗歌基本上是抒情诗,而不是叙述诗和哲理诗。在第三学段的目标里面对诗歌教学要求指出,阅读诗歌要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我把这段目标提炼出来,概括为把握诗意、想象情境、体会情感。诗歌的语言是形象的语言,又是情感的语言,体会情感是诗歌教学的重点。诗歌的思维离不开形象思维,有人把形象思维叫做有情思维,就是有情感的思维。   

所以阅读要求学生有自己的情感投入,要受到感染。

 

比较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提交者:学员陈鹏飞    所属单位:阳固镇旧店小学    

语文课中运用比较方法,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比较,可以更好地认识事物的本质与特征,使学生获得的新知识更加鲜明、准确,已学的旧知识更加深刻、牢固。

一、比较方法的运用

比较是一切理解和一切思维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新发现新发明便成了空中楼阁。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比较阅读的教学方式,不应只停留在“懂得区别”的水平,而应当着眼于发展。如果要着眼于发展――在比较中引出新的发现,获得新的认知,最重要的一点是能提出比较性的问题。

  以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确定比较点后,运用发掘性比较方式,提出比较性问题:

  五次擦火柴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这样?

  五次擦火柴所产生的幻觉有什么不同?其原因和结果又怎样?

  提出这类比较性的问题,有助于引导学生“入境识斯真”

在《珍珠鸟》的学习中,我们又进行了如下教学:
下面两个句子,请你多读几遍,看看有何感受?
“更小哟,雏儿!正是这个小家伙!”(原文)
“更小哟,雏儿。正是这个小家伙。”(改后)
 短暂的沉寂之后,学生纷纷举手:(原文)(1)说明作者很喜欢雏儿;(2)感情强烈得多;(3)有惊奇的意思;(4)是惊喜、恍然大悟;更有学生总结道:标点虽小作用大。

二、运用比较法的好处 

  1、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把比较法从无法到有法,又从有法到学生能自由运用的无法境界。 

  2、比较法是多角度、多类型、多层次的,学生通过审察、又通过求同、求异的分析,然后综合思考,得出的结论各异,这样引发了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思维能力,提高了观察客观世界的能力,提高了语文思想素质。 

 3、比较方法对写作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影响。机械、死板、单调的听说读写活动,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比较法丰富多彩的比较,能引发学生发散性思维,有利于在写作上开发思路,拓宽写作面。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运用比较方法,让学生在比较中拓宽知识面,更牢固地掌握知识。运用比较,只要恰到好处地发挥“比较”的特长,总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践证明,比较法是语文教学中效果良好、功能齐全、实用性极强的教学方法。


附件

生成性成果

最新生成性成果

热评生成性成果

热门生成性成果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