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标题:课堂教学设计(由学科坊主批阅) 作业周期 : 2020-11-18 — 2021-01-06
发布范围:全员
作业要求: 完成一篇本学科(或领域)的教学设计,上传到学科作业区。教学设计作业评分标准为: 1.800字以上,内容原创,发现任何在网络中可以检索到的大段雷同内容,都视为本项作业不合格。 2.符合本学科教学设计的基本格式。 3.依据课标,合理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 4.紧密联系教材,准确把握教学内容。 (符合以上四项要求为合格作业,否则为不合格。) 5.设计思路清晰,教学环节安排合理。 6.突出学为主体,教学方法和手段运用有效。 (符合以上六项要求为良好作业) 7.情境创设合理,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8.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方面有创新点。 (符合以上八项要求为优秀作业)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提交者:学员常玉婷 所属单位:69中学 提交时间: 2021-01-05 22:00:08 浏览数( 0 ) 【举报】
《乐音的三个特征》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能从日常生活的直接感受中知道乐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别。 常识性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响度的大小与声源振动的振幅和离声源的远近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的音色不同。
过程与方法
2. 通过观察声波的图形,初步学习利用仪器进行探究,观察图形进行分析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 通过观察波的图形,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科学探究不能光凭人的感观,还要借助于仪器,初步建立利用仪器进行测量的观念。
重点难点
难点音色的认识
教学方法
启发、讲解、讨论。
实验教具
示波器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1.情景创设、提出问题
放音乐,提出同样是乐音它们有什么区别的问题。启发学生自己得出声音有大小、高低之分,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有区别的。然后总结出乐音的三特征。再提出这些特征与声源振动情况有什么关系的问题。
2.过程展开
(1)实验探究音调的高低
组织学生用刻度尺做此实验。然后进行讨论: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同,所发生的振动现象有什么不同?由此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主观感受的音调高低和刻度尺振动的快慢有什么关系?
再次提出频率的概念,并复习其单位。强调一下音调决定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一般情况下声源振动的频率大,主观感受的音调就高。
指导学生阅读“一些声的频率表”,重温人耳可听声的频率范围及其对超声、次声的定义。
(2)设计响度的演示
①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比较容易猜测到响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因此可以再由学生通过自己设计的实验进行证实,例如利用将一根橡皮筋拉紧,轻轻拨动和重拨听一听所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区别?
②通过敲响队鼓,敲击由轻逐渐加重,让学生观察鼓面上泡沫塑料小球的跳动的变化,同时听鼓声的变化。启发学生自己得到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③另外,轻轻摇动响铃,使前排学生可听到铃声。后排学生几乎听不见,表明响度还与离声源的距离有关。
(3)音色
播放不同的乐器演奏的同一个调的同一首曲子,让学生区分是什么乐器演奏的,进而向学生提出问题:你是凭什么区分出不同的乐器呢?学生会感性地认识到在音调响度都相同时不同声源发出声音的不同就是音色的不同。
(4)观察声波的图形
观察声波的图形的实验,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比较形象地认识声波,同时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
介绍:话筒把声信号转变为电信号,输入示波器后可在荧光屏上显示出相应的图象。通过演示,只要让学生知道看不见的声波可通过仪器显示,借助仪器是科学研究所必需的。
让学生通过观察两个频率不同的音叉发出声的波形,获得具体的感性认识。使学生知道不同频率的声音在波形上有什么区别。然后可让不同的学生在话筒前发声,观察其波形。用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观察波形,使学生知道不同响度的声音在波形上的区别。指导学生观察不同乐器产生的声波波形的区别。波形图包含了乐音的三特征。
评语时间 :2021-01-06 10:0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