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师德小故事 > 正文

班主任,请学会等待

2017-01-06  发布者:汪晴  浏览数( -)

一位资深的教育人士说:教育是慢的艺术,30%是启发,70%是等待。就像老农静静地守望自己的麦田,静静地听着麦苗拔节的声音,静静地等待秋天的到来。我们的教育要成为幸福的、成功的教育,就要遵循教育和学生身心发展的内在规律,要冷静,不浮躁,不折腾,少功利;要等待,不急于求成,不揠苗助长,不抹杀学生的天性,一句话:“静待花开”!遗憾的是作为学生灵魂的塑造者、精神的关怀者、健康成长的引领者、人格守护神的班主任,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往往只知启发之术,缺乏等待之性。启而发之,总望立竿见影,否则常怀恨铁不成钢之意,以至失去耐心。启而不发,则放弃鄙弃,乱扣帽子!如是乎,许多本来聪明伶俐、极具潜力、所谓离经叛道的学生,被没有等待之心的班主任挥舞大棒,一顿乱打,举起剪刀,肆意裁剪。学生发展受阻,人性扭曲。台湾女作家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中说: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她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她五岁的手指。一语道破了教育等待的天机。作为影响学生命运的重要他人——班主任,一定要有一颗等待之心、等待之智。什么是“等待”?简单地说:等待是指不行动,直到所期望或意料中的人、事物或情况出现。不行动就是要求人们在做事情时不能急于求成,意料中的人、事物情况的出现需要时间,有一个过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学生来讲,这过程可能是一天,是一月,是一年,或者甚至是一生都有可能。

曾经有个心结,一直萦绕在心头:为什么同样的教育方式,一样的实施策略,与那些教育大师相比,我们所取得的效果,总是相差甚远呢?是我们的班主任缺少爱心吗?不是。是我们的班主任没有责任心吗?也不是。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一篇文章《我们等你10秒钟》,文中讲述了一个很简单的教育细节:课堂上,老师让一个举手的学生回答问题,可这名学生由于紧张和焦急,不能顺利作答。老师微笑地说:别着急,我们等你10秒钟,再仔细考虑一下。教室里一下子显得特别安静。不出10秒钟,这名学生就大声说出了正确答案……故事中的教师面对学生不能回答问题时的那份从容,令我感动。

另有故事云,师徒二人出远门,中途又累又渴。师傅叫徒儿去不远处的小溪中取水来饮。徒儿去后返回来,说:“刚刚有车子过,水很污浊,不能喝。”师傅说:“你再去。”徒儿无奈,第二次去后又返回,说:“有人在那儿洗菜,水很脏。”师傅命令他再去。当徒儿第三次来到溪边,发现泥沙也不见了,菜叶也消失了,水又变得清澈,纯净。徒儿终于舀了一瓢水回来。徒儿终有所悟:原来,要喝到水,只需要足够的耐心来等待。

《等你10秒钟》及“徒儿取水”的故事让我豁然开朗、茅塞顿开。教育学生,我们不是没有爱心,而是缺乏一点点耐心的等待;我们也不是没有那些教育大师的策略,而是缺少了大师们在等待的过程里那种平心静气。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这是白梅等待的回报。时下一些班主任遇事不够冷静,心浮气躁,动辄大动肝火,把学生当做盛装知识、美德的容器。处理问题往往意气用事,盛气凌人,俨然一尊高高在上的不可侵犯的泥菩萨,叫人敢怒不敢言,缺乏足够的耐心与等待。不知道:“你这糊涂的先生,你的学校成了害人坑,你的墨水笔下有冤魂”,不知道“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更不知道“人类的全部智慧在于五个字:等待和希望”。

看到学生迟到,就不问青红皂白,一顿棒喝,不给学生申辩的机会,一味罚站、写检讨。殊不知,迟到的背后有故事。

看到班级学生考试不好,就怀疑学生智商有问题,学习态度不端正,贴上“傻瓜”、“ 窝囊废”、“草包”标签。殊不知,学生个性、气质、智力结构、心理特点存在千差万别,有的学生在某方面可能发展得快些,小荷早露尖尖角,而有的可能属于大器晚成。就象运动员长跑,起点慢的不一定终点慢,终点接近胜利的也许起点慢。要知道只有不会教的教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猕猴实验”证明了方法的重要性,多元智力理论揭示了世上的孩子没有愚蠢与聪明之分,只存在智力类别的差异。罗森塔尔效应再次验证爱和信任学生是教育走向成功的关键。

看到学生说脏话、不礼貌、上通宵网、打架、撒谎、过早涉入爱河等,就说学生道德滑坡,品德不良,一味训斥、讽刺、挖苦,殊不知,学生违规违纪,许多时候不是学生道德问题,而是学生心智不成熟、自控能力较差、是非善恶明辨不清的表现,只要耐心去等待,毛毛虫也会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丑小鸭也会变成人见人爱的白天鹅。“树大自然成”、心理学家格赛尔双生子爬梯试验也无不证实成熟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这些现象在我们平时的班级管理中屡见不鲜,它不仅体现了我们育人观念的陈腐,而且揭示了我们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没有耐心,缺乏等待。
    
教育要回归原点,回归本性,班主任在德育过程中,不要忘记了教育原本就是一个过程,不是立竿见影的行为,需要给予学生,给予我们自己反思进步的空间和时间。学会耐心等待,让学生在等待中慢慢学会,慢慢领悟。等待,耐心的等待,曙光就在前头。

上世纪70年代末,一个年轻的日本人开了间20平方米的小杂货店。由于资金缺乏,店里品种不多,门庭冷落。按照当时常规的经营方式,杂货店一般到夜里11点就关门了。一天夜里,年轻人正忙着清理货架准备关门,进来几个买东西的人,年轻人接待了他们。这些人走后,年轻人索性在店里多呆了一会,结果又来了几名顾客。

后来,这个年轻人索性改变了作息时间,每天营业到午夜12点,比一般杂货店延长1小时。渐渐地,他的小杂货店成了附近单身人群夜间购物的首选地点。

一年后,小杂货店渐渐扩大,营业总额达到2亿日元!这个叫安田隆夫的年轻店主趁势发展,生意越做越大。时至今日,他的公司在日本已有了50多家分店,2002年,总营业收入达到1148亿日元!

事情就这么简单地源于20年前一个深夜的一小时的等待。在这里,等待,成就了那位年轻人。

一位先哲说过,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工业和农业最大的不同在于,工业可以是快节奏的、大容量的、流水线的、批量出产的,而农业则是有季节的、有时令的、有成长规律的,需要播种、施肥、除草、喷药,需要土壤、水分、阳光和等待。

    等待可以让班主任一颗浮躁的心变得平静,让自己在平静中学会等待,等待可以避免一场不必要的争论,让自己学会利用理智来面对冲动,不至于在学生犯措时自己也跟着犯错。等待是一种修养,是一种素质,更是一种智慧。

等待可以使一件复杂的事情变得简单,男女同学一起玩耍不会马上想到是早恋;学生在课堂上提出一些令教师难堪的问题不至于认为是有意刁难,相反把它看成为课程生成的闪光;遇到屡教不改的学生不会扣上品性恶劣的帽子,而是把她当成研究的课题。很多事情如果换一种方式去处理,也许会收到不一样的结果,其实在适当的时候学会等待,会给人更多思考的空间,让人有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

等待是聪明人的一种聪明的做法,等待又是一种对自己内心的考验,让自己更加成熟,让自己学会淡定,让自己在等待中学会认清周围的人和物,从而找到一种更加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学会等待,意味着班主任要有一颗强烈的事业心,“捧着一棵心来,不带半棵草去”。 要坚信:放弃一个孩子,就等于向社会投放一颗定时炸弹,放弃一个孩子,就等于给家庭制造一个悲剧! 应有不让一个学生掉对的执着精神。如同看好一只股票,半年了横盘不动,不要三心二意去狐疑,抛出的时刻往往是大涨的开始。为学生为工作付出了许多,却什么也没有得到,不要轻易的放弃,有耕耘必有收获,你离开的瞬间公交车恰恰开来。

学会等待,意味着班主任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学生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有一个生长的过程,兰花、迎春、桃花、石榴、夜来、桂花、菊花、腊梅其生长的季节、所需的阳光和水分有别,不能揠苗助长,需要等待,等待。学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班主任要善于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其需求为出发点,量身定制“成长规划”,鼓励不同层级的学生向上一层攀登,帮助他们拾级而上,自我完善。

学会等待,意味着班主任对待自己所做的工作;不急于求成,不能心浮气躁,不要指望一次活动、一次谈话,就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允许学生屡教不改。

学会等待,意味着班主任要善于在下一个路口等学生。“十个指头有长短。”一班级或多或少会有几个被大家公认为是“难啃的硬骨头”——成绩、纪律双差的学困生,这些学困生“无法无天”的举动往往让人头疼。面对这些学生,班主任应该是一路陪跑的伙伴,而不是捏着秒表吹口哨的裁判,更不是宣读判决书的无情法官。因为,学生一个好的品质的形成、一个不良品质的矫正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班主任要把富有“人情味”的教育留给这些学生,少一点冷漠,而多一份亲切,以强烈的期盼之情到下一个路口等待学生。

学会等待,意味着班主任对学生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不是停滞不前,而是缜密思索,以便选准进取的最佳路径和突破口。如果学生、教师、事业是一粒粒沉睡在土壤中等待萌发、急切盼望破土而出的种子,那么教师就要用美丽的心情,在寂寞的日子里用心守望。在等待中树人,在等待中正己,从而享受等待的幸福。     

学会等待,意味着班主任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善待学生所犯的错误,善于从学生犯错中挖掘亮点。苏霍姆林斯基曾讲过这样的一个小故事:有一次,季娜私自摘下校园里最美的花朵,班主任发现后,没有不分青红皂白地斥责,而是亲切地询问原因。季娜望着老师诚实地说;我祖母病得很厉害,我想摘一朵花放在她的床头安慰她……”说着眼里泪水汪汪。这时候老师很受感动地说:季娜,再摘三朵吧,两朵送给你的父母,谢谢他们培养了一个善良的人;一朵送给你,为了你有这样一颗善良的心。面对这一错误,班主任没有咄咄逼人的震怒,草率鲁莽的训斥,主观臆断的批评。否则,就有可能就要把一颗美丽善良的心灵否定了,扼杀了。

学会等待,意味着班主任要尊重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的差异,信任学生的能力与品性,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生活、学习。曾经有位孩子向周弘哭诉了他三次被抛弃的心理感受:当他接到一个三类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后,父母脸上从此再没有笑容,他感到被父母抛弃了;到学校后,在老师一句又一句:你们也不想想你们是什么东西!的训斥声中,他感到自己又被老师抛弃了;当他好不容易考了一次好成绩,却被老师、家长怀疑为作弊时,他终于感到生活中的最后一点希望也没有了。他躲在一个偏僻的地方嚎陶大哭,哭得撕心裂肺,苍天都为之动容,世间却无人理会。他终于自己也把自己抛弃了,堕落从此开始……。故事里主人公的心路历程告诉我们,孩子的发展需要我们去发现、去呵护、去等待。班主任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手势、一句话,有可能造就一个天才,也可以毁灭一个天才。

学会等待,意味着班主任要牢牢记住教育的原点是学生,要在等待中撕掉智育第一的面纱,让学生个性张扬、全面发展。“不比成绩比进步,不比昨天比今天,不比他人比自己”把它当成评价学生的标尺。

学会等待,意味着班主任要善于运用教育中的空白艺术。孟子云:引而不发,跃如也。留一些空白给那些有缺点犯错误的学生,激发他们认识并决心克服缺点错误的内驱力,提高他们求取进步、完善自我的欲望,这样,班主任的教育效果就能收到事半功倍。

春风是冰河的等待;收获是秋天的等待;雨露是禾苗的等待;阳光是大地的等待。学生的成长是老师的等待。作为班主任,要学会等待。人的发展“三分教诲,七分等待”。学会等待应该成为我们班主任的一种意识、一种追求、一种职业自觉;学会等待,你的心中就装下了班上的每一个学生;学会等待,你的课堂就充满了灵魂和活力。等待不能守株待兔,消极被动。必须学会“无为”或“积极”的等待,在等待中聚积力量,在等待中涵养锐气。在等待中让每一位学生抬头做人。班主任,须记住:“山重水复疑无路”等待的下一路口——“柳暗花明又一村”。

师德小故事

最新师德小故事

热评师德小故事

热门师德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