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实践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教育科研能力在教学中的运用 作业周期 : 2021-11-22 2021-12-10

发布范围:全员

作业要求:

结合本学年培训主题“深化教育教学研究,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参训教师通过课程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教育科研的方法与策略,能够全面提升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和水平,从而自主深入钻研教学,参与课题研究,突破自身发展瓶颈,促进其专业发展。本次作业要求教师根据自身学习所得,紧密联系培训主题,撰写一篇“教育科研能力在教学中的运用”的论文。

    作业要求:

    1.作业内容观点明确,重难点突出,条理清晰,措辞严谨,字数要求在1000字以上;

    2.请认真作答,提交内容须为原创,提交后系统自动进行内容审核,与他人作业雷同度超过30%将审核不通过,需要重新提交。

    3.请在截止日期前提交,逾期无法提交。






发布者:王媛

教育科研能力在教学中的运用

提交者:学员贾爱萍    所属单位:朔州市第三中学校    提交时间: 2021-11-22 20:49:32    浏览数( 60 ) 【举报】

教科研是提高教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作为学校科研的重要阵地——课题研究,它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需要,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素养的有效途径。小学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实际上是要求教师在更高的水平层次上展开教学活动,从日常教学中蕴涵的科研成分着手,以科研的角度去重新审视教学过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并通过教学实践使之得到验证与完善,从而使教学工作逐步向最优化方向发展。

一、转变观念,培养强烈的科研意识

教育科研意识就是一种寻求问题和不断探索问题解决方案的积极倾向。在教育实践中,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不是教师能否从事教育科研,而是现在的中小学教师普遍缺乏教育科研的意识。比如,很多教师对教育科研的认识还有误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重教研,轻科研”的现象;有的中小学表面上有声有色的教育科研活动常常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教师的科研活动实效性不强,研究往往流于形式;有的中小学教师受到自身知识结构和科研水平的限制,对整个教育科研过程和方法的把握和运用不够熟悉,科研素养偏低,部分教师对科研工作有距离感,没有信心,找不准定位,贪大、贪多、贪高等等,这些都是教育科研的误区。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到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的纵深发展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观念,通过学习,充分认识教育科研的重要性,培养强烈的科研意识。

英国教育家贝克汉姆在《为教师的研究》一书中谈到:“教师拥有研究机会,如果他们能够抓住这个机会,不仅能有力和迅速地推进教学技术,而且将使教师工作获得生命力与尊严”。搞好教科研的前提是教师要有强烈的需求和愿望,内心中要总是有一股冲动想去研究些什么,这样才能积极主动地投身到教科研工作中。事实上,中小学教师只要通过刻苦学习,就能够从教育教学的诸多环节中、从教育改革的热点和难点中抓住值得研究的问题,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实践。

二、学会反思,提高自身的科研素养

反思是研究型教师必须具备的核心品质。“吾日三省吾身”的古训时刻提醒每一位教师:要想做一名研究型教师,首先就要学会反思。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作为教师专业发展重要的助推器,反思是教师回顾历史,总结经验的过程,是发现问题、寻找方法的过程,更是教师实现自身成长、提高科研素养的过程。教师的科研工作,实际上就是对自身或他人的教育教学的一种反思,积极参与,勇于创新,才能不再一味地重复经验,才能在行动和研究中逐步提高反思的能力,才能做一个真正的研究型教师。

三、善于学习,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

据调查,一个大学生的知识储备,在毕业5年后,有用的知识仅剩20%。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不断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才能够从容应付来自职业工作的挑战。中小学教师应当学会学习,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力,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让学习引领教科研。

1.向书本理论学方法。教育科研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需要教师自觉地学习教育理论,并能够把所学理论和日常教学的实际及科研活动巧妙结合。因此,教师一定要养成读书和写读书心得的习惯,自觉阅读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方面的书籍和期刊,掌握前沿的教育信息,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理论素养,只有具备扎实的理论素养,教育科研能力的提升才有稳固的基础。

2.向专家同行学经验。“三人行,必有我师”。中小学教师要虚心向身边的前辈、名师请教,获取这些教育专家宝贵的教学经验。教育专家的优势在于他们具有系统的教育理论和丰富的专业素养。通过与他们的交流对话、合作研究,有助于教师吸收众人之长,达到提升科研能力的目的。只要充分发挥教育专家的引领作用,合理利用好教育专家的优势资源,就会使教师在成为研究者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好。

3.向科研实践学技巧。“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教科研的生命线。再好的研究成果只有形成文字,表达出来,才能为人所知,才能得以传播。通过科研实践,教师不但可以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不断积累科研方法和技巧,最重要的是教师可以养成一种良好的科研习惯。教师的科研能力只有通过实践转化成为研究成果,才能体现和发挥出它的价值。因此,对于我们中小学教师来说,一定要重视科研实践的过程,选择合适的表达形式,抽出时间撰写教研论文,将自己的思想升华成文字,在科研上不断超越自我。

四、脚踏实地,传承创新的科研精神

创新是教科研永恒的主题,创新意味着发展,创新精神是科学研究的基本准则。创造性是一切科学研究的本质特征。从本质上来说,中小学教育科研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它所要研究的课题,往往就是教育科研中的现实问题。这就需要我们的中小学教师必须要有实事求是的科研态度、传承创新的科研精神,具备创新的意识、创新的思维和创新的能力,才能够适应创造性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需要,才能够实现教育科研工作的不断创新。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开发教师的潜能和创造力的过程。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如果没有创新,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为目的的教育科研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五、校本研修,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

良好的科研环境需要通过制度建设和必要的激励机制在中小学教师群体中形成一种积极探索、互帮互助的研究氛围。一方面,学校要明确开展科研工作的目的是通过提高教师的素质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因此学校要为教师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研究氛围,使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进而促进教师整体科研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教师要加强同事之间的合作,在研究中共同提高,学会用集体的智慧来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这样才能够由单纯的教学者成长为研究者。事实证明,立足于学校自身的教学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中小学应当加强科研工作的制度建设和过程管理,把“科研兴校”切切实实地从口号变成行动。

时代的发展需要教师与时俱进。新课程提倡我们的教师成为研究者,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的过程,也是教师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教育思想,最终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的过程。说到底,是成为一名有思想的教师的过程。思想丰富的教师应当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独到的见解,能够捕捉到教育教学中的细节,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教学中的问题,能够看到自己的短处,通过修炼内功不断完善自己。有的人教了一辈子书,最后只是个教书匠,因为他没有成为一名有思想的研究型教师,他的教育教学工作缺乏灵魂,这灵魂就是思想。

朱永新说,科研应该真正打动教师的心灵。开展科研工作的真正意义是在发现规律的基础上,将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变成教师自觉的教育理想和教育信念。只有当科研工作成为一种常态,教师才有可能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中小学教师能够自觉地运用科研方法来解决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形成理论认识,再使之具有普遍推广价值,这就是严格意义上的教育科研。如果中小学教师都能够以研究者的角色出现在学校的舞台上,真正将科研化为自己的工作方式,教师队伍整体的科研素质将会得到普遍提高。如果中小学教师都能够以“成为一名有思想的研究型教师”作为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人生追求,那么教科研必将带领中小学教师走向职业生涯的顶峰。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21-12-02 20:09:32

实践成果

最新实践成果

推荐实践成果

热门实践成果

热评实践成果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