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标题:教育科研能力在教学中的运用 作业周期 : 2021-11-22 — 2022-04-25
发布范围:全员
作业要求: 结合本学年培训主题“深化教育教学研究,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参训教师通过课程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教育科研的方法与策略,能够全面提升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和水平,从而自主深入钻研教学,参与课题研究,突破自身发展瓶颈,促进其专业发展。本次作业要求教师根据自身学习所得,紧密联系培训主题,撰写一篇“教育科研能力在教学中的运用”的论文。 作业要求: 1.作业内容观点明确,重难点突出,条理清晰,措辞严谨,字数要求在1000字以上; 2.请认真作答,提交内容须为原创,提交后系统自动进行内容审核,与他人作业雷同度超过30%将审核不通过,需要重新提交。 3.请在截止日期前提交,逾期无法提交。
发布者:王媛
提交者:学员高丽敏 所属单位:云东校区 提交时间: 2022-04-22 11:15:14 浏览数( 0 ) 【举报】
提升自我教科研在教学中运用的能力
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主要由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和教育技能构成。表现为以学科教学为核心的教学能力、以品德教育为核心的“教育能力”、以学习与探究为核心的“研究能力”,我们称之为教师实践能力的“三维结构”。
一、教学能力
教学能力是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有效性,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文本解读”、“教学设计”、“教学组织”、“课堂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1.文本解读是教师透过文本的文字内容、插图及习题,把握教材文本的思想内容和知识体系,实现与作者和编者对话的过程。教学设计是在解读教材文本的基础上,结合班级学生实际和教学条件,设计出具体的教学活动实施方案,领悟思想内涵,教材文本一般由插图、文字和练习题构成。教师要通过教材文本的“图”、“文”、“题”,由表及里把握教材文本的思想内涵,教学活动的思路(教材编写的思路),以及“图”、“文”、“题”之间的联系,能把文本的知识及思想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或从生活中开发素材以丰富文本,或以文本的思想观念指导学生当前及今后的生活。
2.教学设计能力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根据教学的目的要求,预先设计教学程序,确定教学方法,选择教学内容等事项的创造性本领。这就需要教师以先进理念为指导,设计、制定教学的具体目标,优化教学结构,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
3.教学组织能力,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按照预设的教学设计实施教学,并在实施的过程中按照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调节教学进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达到课堂教学预定目标的能力。教学组织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以教学目标为根本指向,调控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双边活动,捕捉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并能控制好教学活动内容拓展的范围,做到“收放自如”。
二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根据学生不同的成就取向,采取不同的教学式,给不同的学生安排不同的学习任务,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创设情境、组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三是教师能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愤悱”状态,并能设计启发性的提问,促进学生思考。教师的提问要有针对性、层次性、开放性。
四是教师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围绕任务或问题,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堂交流活动,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互动,引导学生在课堂交流中实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4.课堂管理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协调课堂内各种因素而有效地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能力。课堂管理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教师能够洞察学生的需求,通过评价、期望、竞争、情感交流等方式,在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建立和谐、平等、民主的人际关系,使学生产生安全、愉快、合作、互动、互助等积极的情感体验,极大地促进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和信息传递,取得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要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有效协调学生的行为,能结合学习活动对学生进行相关的课堂常规训练,还能够善于运用“语言提示”、“非语言提示”(包括目光接触、手势、身体靠近和触摸,等等)、指名答问、表扬与不良行为相反的行为、适当惩戒等方式,妥善处理学生“违规”行为。
二、教育能力
以品德教育为核心的“教育能力”包括组织“活动组织能力”、“生活指导能力”和“心理援助能力”。
1.活动组织能力是指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成长需要,结合学科教学和自身的特长,设计并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教育活动包括兴趣活动、文体活动、实践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等等。
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要体现以下特征:
(1)教育性。教育性是教育活动的根本属性,是教师设计和组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教师设计与组织教育活动,要调研学生的需求,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在具体的设计与组织中,还要体现“寓教于乐”,但不能把教育活动搞成纯娱乐活动,因此必须有十分明确的教育目的。
(2)参与性。教育活动必须让全体学生参与,不能形成一部分学生是“演员”,一部分学生是“观众”的状况。因此,需要教师在设计与组织教育活动时,充分考虑活动内容、形式、层次的多样性,让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活动之中。
(3)体验性。教师要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参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并使之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相关认识能力和价值观念的形成。
2.生活指导能力,指的是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指导学生懂得如何生活、怎样做人的道理,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念、责任心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意识以及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
(1)教师要结合学科教学以及日常的师生交往,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学会交往、学会共同生活是现代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能够有意识地指导学生之间的日常交往,包括日常交往中的文明、礼仪教育和尊重、诚实等基本品质教育,以及一些交友的基本原则,等等。
(2)教师要有心理疏导能力。社会的全球化、信息化对社会、家庭、学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这样一个社会转型期,由于价值的多元化对家庭和学校的冲击,造成学生心理偏常,甚至产生心理障碍,有这样那样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多。因此,作为专业工作者的教师,需要有心理疏导能力。教师要掌握必备的心理教育知识和技能,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并为学生健康心理的养成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掌握心理咨询的一些基本方法,如谈心中的倾听技术、影响技术和非言语技术[1],在咨询的过程中,能用真诚取得学生的信任、用尊重开启学生的心扉、用感情深入学生内心,对具有厌学心理、逆反心理、自卑心理、嫉妒心理等心理偏常和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三、研究能力
研究能力是指研究学生及教育实践的能力,是教师专业化的标志。教师的研究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经验总结能力。教师能够经常性地反思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分析教育教学中的不足,不断地更新观念,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2.专题研究能力。教师能够捕捉和筛选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作为研究的专题,并对问题进行正确的归因分析,设计合适的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观察法、案例研究法、访谈法、文献研究法,等等),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
3.研究写作能力。教师能够遵循教育科研的学术规范撰写专题研究的案例(课例)、论文、研究报告,做到事实和数据翔实,观点鲜明,适当运用参考文献,语言表达规范,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总之,打铁还需自身硬,丰富自己使教师本身变得多元化,才能更好地运用到教学当中。
很好,继续努力!
评语时间 :2022-04-22 20: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