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论坛研讨

浅谈幼儿品德行为习惯的形成

2016-11-28 发布者:王金清     浏览(0) 【精华】

《纲要》明确指出“幼儿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向幼儿进行初步的五爱教育,培养幼儿具有优良的品德文明行为活泼开朗的性格。”那么,如何向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呢?《规程》给我们指出了方向,那就是:“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下面我谈谈对幼儿思想品德教育的思考。

一、幼儿园里的思想品德教育

幼儿园里的思想品德教育是贯穿孩子一日生活活动之中的,时刻都有德育教育的契机。来园活动时老师的声声问候,提示孩子学会说礼貌用语,培养了幼儿说礼貌用语的好习惯。集体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团结协助,不怕困难的好习惯,如:在一次赶小猪游戏活动中,有个小朋友摔到了,小猪赶不到终点,这时,几位小朋友争着帮忙,帮他把小猪赶到中点。

把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融入到游戏之中也是一个好途径。如;在一次玩皮球游戏中,乐乐和红红为争着玩小皮球哭闹起来,我走到跟前说:“看看谁是互相谦让的好孩子,老师奖给他一朵小红花。”红红马上松开手,乐乐也说:“给你吧。”我说:“你们俩不争皮球,老师都奖红花,你们俩互相传球玩多好。”他俩采取了我的意见,到一边玩去了。在游戏中坚持正面教育,久而久之,幼儿养成了互相谦让的好习惯。

幼儿道德教育在幼儿园教学中占重要的地位。一个人良好品德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复杂、曲折的发展过程。幼儿期是一个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个性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从小培养幼儿与同伴友好相处,互相关心,乐于助人,就为他们热爱集体,热爱人民,热爱祖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现在的幼儿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孩子从小就成了家庭的“小皇帝”“小公主”,只知道别人为他服务,一切东西都是他的,所以绝大多数孩子表现任性、好强、自我为中心,缺少与同伴友好相处的经验,也不知道控制自己的欲望和行为,更不懂得谦让和谅解别人,因此在集体中,时常发生矛盾。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老师,**小朋友抢玩具,**打人了。”

另外,也有一部分家长,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言谈粗俗,自私自利,举止不雅,甚至损害集体利益,无形中影响着幼儿的心灵。现在的幼儿是21世纪的建设者,他们将要接受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为此,他们需要有高度发展的智利,创新精神,开拓精神,更需要有高尚的品质。友好、团结、互助是社会主义人和人际关系的重要特征。我们应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加强品德教育,帮助幼儿形成友好关系,培养他们热爱伙伴、关心集体的情感和行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通过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幼儿关心同伴,热爱集体的感情。

幼儿教师有责任通过集体教育的有利条件,去培养幼儿优良的品德,补偿家庭教育的不足。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幼儿体会到集体活动的快乐、温暖,同伴带来新玩具、新图书,让大家轮流欣赏、阅读,分享快乐。如班上的自然角需要一些动植物,我们就和孩子们一起商量,他们表现得非常积极,有的说:“老师,我家有乌龟,还有好看的花,明天我带来给班上。”有的说:“我家有螃蟹。”为了让幼儿懂得什么叫想到别人,关心集体,我就有意识地问:“如果爸爸妈妈不同意怎么办?”媛媛说:“我就说道理:告诉他们花儿放在家里一个人看没意思,我们要想到别人,把花儿拿到幼儿园,给大家看,这就叫关心集体。”第二天早上,这些幼儿真的把各种动植物带到班上来,我们组织幼儿一起布置自然角,并及时表扬了孩子们关心集体的好思想。这些在成人看来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对幼小的孩子来说都很有意义,通过宣传、表扬这些点滴的小事,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我们深深体会到一个良好的集体是形成良好行为的重要环境。

(二)循循善诱,坚持正面教育

幼儿是正在成长的新一代,模仿是他们重要的学习方法。教师要以身作则成为学习的榜样,根据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的道理,教师首先要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处处以身作则做孩子学习的榜样,因为榜样有着巨大的感染力,说服力,它对幼儿起潜移默化的作用。一次,班上一位小朋友带来了两张卡片要送给老师,可是班上有三位老师,我便利用晨间谈话时间,有目的让孩子把卡片送给张老师,我说:“我们班上有三位老师,只有两张卡片,这张卡片的确很漂亮,我也非常喜欢,但我不能只想到自己,不顾别人,张老师平时要帮我们分饭,打扫卫生,很辛苦,我这张卡片应该给她才对。”教师的谦让行为深深地印在孩子们的脑海里。

(三)见缝插针,不失时机地抓紧教育。

我们不仅在上课有计划、有目的的培养幼儿团结友爱、关心集体,同时利用一切有利时机,见缝插针,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有一次组织幼儿去秋游,孩子们都带了好吃的东西,但有一名住宿幼儿没有吃的,于是我就启发说;“今天我班小朋友欢欢都没有好吃的东西。住宿的孩子一个星期才回家一次,所以她没有带吃的东西,那我们该怎么做呢?”孩子们纷纷说;“把我的东西给她吃。”我就组织孩子们把他们自己的东西分点给欢欢,欢欢高兴地说谢谢小朋友们,我及时表扬了孩子关心别人的好思想,并且问他们帮助别人时心里是怎么想的,田田说:“我心里很高兴。有的说“我心里感到很甜蜜。”

(四)创造条件,反复训练道德行为

通过正面说理和激发情绪体验的方法,可以为幼儿良好行为的形成打下基础,使幼儿懂得应该怎样做和为什么要这样做的道理,并获得相应的情绪体验,要把这种认识和情感转化为道德行为还需要一个反复训练的过程。在实践中,我们注意到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不要求过高,不脱离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例如在分午点时,发现点心有大有小,我就有意地让幼儿自己去拿,小朋友会自觉地拿小不拿大;有小朋友带来比较新颖的玩具,让给别的幼儿玩。我们就是这样通过不断反复训练点滴积累,使幼儿逐渐懂得做任何事都要先想到别人,想到集体,从而培养幼儿关心别人,关心集体的好习惯。

众所周知,低龄幼儿正是走向自我行为的起步阶段,为此这一时期培养孩子的习惯是很重要的,也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期。正如陶行知所说的“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的确,良好的习惯是孩子进步的阶梯,而不良的习惯一旦形成,等长大了,再想纠正已十分不易。俗话说:“三岁看大,八岁看老。”正是这个道理。孩子早期获得的经验,将在一生中留下深刻的痕迹。因此,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当前幼儿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幼儿品德教育的重点。

幼儿年龄小,对良好的习惯的形成并没有多少认识。因此老师在平时教学活动中要通过讲故事,唱儿歌等幼儿易于接受的方式,使幼儿明白不好的习惯会给人们带来危害,良好的习惯会有利于身心健康,而且对个性的发展和优良品质的形成都有重要的影响。如在上社会活动课时,我通过挂图、事例的讲解,使幼儿明白饭前便后要洗手,生吃瓜果要洗净,否则,细菌沾在食物上,小朋友吃了就可能得病等道理。在小班教材中就有一则故事《两个小妖怪》,讲述了一个爱吃糖却又不爱刷牙的小女孩的牙齿内住着两个小妖怪,专门吃塞在牙缝内的东西,直到医生拿钳子把蛀牙拔掉,并开始经常刷牙,才把小妖怪赶跑。通过故事的形式让幼儿明白平时要经常漱口、刷牙、讲卫生等道理,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

教育乐日常行为训练中一个人的良好行为习惯并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需要有一个从陌生到熟练,再由熟练到自由化的积淀与形成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必须反复训练,逐步强化,特别是对记忆能力、控制能力相对弱的幼儿来说,重复训练尤其重要。如有的幼儿在玩完玩具后,没有把玩具放回玩具柜的习惯,教育活动时我就要有意识的组织幼儿进行收拾玩具的练习,并多次重复训练,使幼儿养成在不用提醒的前提下,玩完后就能自觉、及时地将玩具放回去的好习惯。又如刚入园的小班幼儿缺乏自理能力,特别是在中午进餐方面存在着不良习惯,如大部分的幼儿不会自己吃饭,在家里是大人喂着吃,只有个别幼儿是自己吃的。针对此种情况,我便通过多次强化训练,同时辅之以鼓励教育,充分发挥同伴的榜样作用,让幼儿向能吃饭的同伴学习。当此类幼儿有所进步时,再逐渐加以引导与强化。这样,既调动幼儿积极性又促使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当然,其中还会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饭粒往外撒、挑食、拣食等,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空余时间多加以教育了。经常告诉幼儿我们的粮食来之不易,不能浪费,并可结合教学如故事《漏嘴巴》、古诗《悯农》等进行教育。还应告诉幼儿挑食、拣食对身体的不利影响,会使自己得不到充分的营养而生病等等。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了解到这些知识,久而久之存在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幼儿的良好习惯形成了。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幼儿时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同时也是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对幼儿行为习惯的教育,不是靠说教靠灌输就能见效的,而是要通过日常生活和游戏等方式,让幼儿在优良的交往环境中,在愉快的游戏学习中,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懂得道理,明辨是非,受到熏陶、受到教育。近几年,我园非常重视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从环境创设、教育教学、家园共育等方面,全方位地对幼儿进行好行为、好习惯的培养。在不断地探索、实践、积累过程中,初步总结出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几点有效方法。

1)在适宜的环境中对幼儿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教育学家杜威说过:“要想改变一个人,必须先改变环境,环境改变了,人也就改变了”。因此,我们在环境创设上,紧紧围绕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习惯这一主题,精心设计、大胆尝试,通过美化自然环境,优化社会环境,净化心理环境,努力为幼儿营造一个轻松自然的教育氛围,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2)优化客观环境在室外环境创设中,我们根据幼儿的兴趣和爱好,将各种好行为、好习惯的要求同幼儿喜爱的卡通形象结合起来,张贴在楼道内、各种设施旁边,在赏心悦目的教育氛围中,随时随地地提醒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在楼梯口用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狗提醒幼儿不拥挤;在幼儿园花坛、草坪、滑梯等处设置显目的“花儿好看我不摘”等温馨提示标语,让孩子回归自然、感受自然的美,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净化心理环境是幼儿身心健康不可忽视的方面,把真诚的爱和合理的要求结合起来,尊重幼儿的人格,循循善诱,以正面教育为主,切忌吓唬,鼓励帮助幼儿逐步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如在幼儿生病时机,组织幼儿向生病的孩子进行语言慰问,或把自己的零食送给他,让他体会到集体的温暖,并产生心理需求。面对幼儿的正确行为,教师给予认同、赞赏的积极评价,如:“你帮小妹妹搬椅子,真会关心人”;“小手洗得这么干净,真是讲卫生的好孩子”等及时的鼓励,增强了幼儿的自尊与自信。面对幼儿的过失行为,教师给予关心与期望的评价,如“大家都喜欢讲卫生的好孩子,我们一起把香蕉皮扔进垃圾箱”;“你不争抢玩具,小朋友才愿意和你玩”等,使幼儿在宽容、理解中自觉地改正过失,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针对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种种不良行为,如挑食、挑穿、不尊重长辈、不爱惜东西、爱发脾气、自私、称霸、不关心他人、生活自理能力差等等毛病,各班教师及时捕捉实际,在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过程中,充分挖掘儿歌的教育功能,将各种好行为、好习惯的具体要求创编成儿歌,并制成幼儿喜爱的图书,让幼儿在读儿歌、看图书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和熏陶。如:在教幼儿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时创编了儿歌《好宝宝》:“小朋友,起得早,入园先问老师好。见到长辈行个礼,见到同伴点头笑。讲文明、懂礼貌,人人夸我好宝宝”。在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时,创编了儿歌《吃得真干净》:“小朋友们个个棒,洗净小手坐桌旁。米饭、馒头、瘦肉、青菜、鸡蛋汤。营养丰富味道好,饭菜可口全吃光”。

4)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为幼儿树立学习的榜样,观察、模仿是幼儿学习的重要方式。在孩子的心中,教师的地位是最高的,经常会听到孩子们说:“这是老师说的”、“老师就是这样做的”。可见,幼儿把教师当作自己最直接的学习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幼儿产生深刻影响。因此,教师时时处处都要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树立正确榜样,在积极的师幼互动中促进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如在礼貌教育中,教师要以身作则,需要幼儿帮助时,真诚地说一个请字,得到幼儿关心时,衷心地道一声谢谢,使幼儿在平等的氛围中,受到礼貌的熏陶,养成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

二、幼儿的家庭教育对幼儿思想品德的影响。

幼儿的生活是从家庭开始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也是从家庭开始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小孩子生来是无知无识的,不知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他的一举一动可说一方面受遗传的影响,一方面受环境的约束,受教育的支配,小的时候,环境中最重要的是父母,教养中最重要的因素,恐怕也是父母。”可见父母在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上多么重要。我遇到一位家长让我深有感触,一天早晨,我正在迎接小朋友入园,宝宝妈妈送宝宝来园了,宝宝妈妈一见我就笑着说:“王老师,我家宝宝昨天玩时,玩具枪特别喜欢他,就跳到他的口袋里去了。小玩具枪在我家对我说,它的家在幼儿园,我家宝宝今天把玩具枪送回来了,”我表示惊讶地说:“是吗?我说昨晚玩具枪怎么找不到它的朋友,原来到宝宝家去了?你能帮它找到家吗?”宝宝说:“能!”他很高兴地把玩具枪送到玩具柜里。我说:“宝宝真能干,以后咱们要管好玩具枪,不能再让它离开家了,好吗?”他点点头,高兴的去玩了。宝宝妈妈见孩子走开就对我说:“我在洗衣服时发现宝宝口袋里的玩具枪,就把宝宝叫到跟前问是哪里来的,宝宝说是幼儿园的是玩具枪自己跑到口袋里来的。我知道他喜欢玩枪,没说别的,就说:‘玩具枪回不到家多着急啊!’宝宝忙说:‘明天我送它回家。’这不就送回来了。”我为宝宝庆幸,他有一位睿智的妈妈。既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又纠正了孩子的错误行为,让宝宝懂得了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带回家的道理。有为教育家说:“任何人在幼年时代播下什么样的种子,那他老年就要收获那样的结果。”我想宝宝妈妈在她的晚年定会收获幸福。

(一)家园合力,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庭教育是影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因素。家庭教育的配合,会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反之,也会对幼儿园教育产生抵消作用。因此,我园非常注重家庭教育的配合,定期举办家长学校、家长半日开放活动、家长问卷调查、发放家园联系手册、校信通联系等大手牵小手等活动,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帮助家长克服“重智轻德”的思想障碍,提高家长对幼儿非智力因素培养的重视程度,从而积极主动地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共同为幼儿建立一个和谐、融洽,健康向上的生活、学习环境,使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在家庭中得到延伸和巩固,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如大班主题活动《别说我小》中,教育幼儿要爱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有些家长却因为时间紧,怕孩子干不好,或怕孩子累着等各种原因,不给幼儿动手的机会,使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脱节。针对这一情况,我们聘请幼教专家进行专题讲座,用新的教育理念、用大量的生动事例,改变了家长的认识,从而自觉地配合我们的工作。

(二)取得家长配合,争取最佳教育效果。

实践使我们深深懂得培养孩子的品德行为,仅仅靠教师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取得广大家长的积极配合。本学期初,通过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了培养中班幼儿良好行为的重要性及方法。我们还告诉家长平时要坚持原则,讲清道理,并注意从小事抓起,可以有意识地让他将东西分给邻居小朋友玩,吃东西时,要求先让给老人、爸爸妈妈,然后再留给自己。

树木只有根深才能叶茂以至开花结果。幼儿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只有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修养,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世纪人才。因此幼儿园、家庭、社会各方面要相互协调一致,根据孩子的发展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道德修养,使祖国的新一代在良好的教育氛围下茁壮成长。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幼儿园、家庭、社会都要努力为幼儿创造一个有利于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氛围,使幼儿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逐步养成各种良好行为习惯,为一生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论坛研讨

最新论坛研讨

置顶论坛研讨

精华论坛研讨

热门论坛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