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教学展示与分享 > 正文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发布者: 肖永忠    所属单位:泰宁县第一中学    发布时间:2022-05-30    浏览数( -) 【举报】

0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伟人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

2、学习本文善于从撷取生活琐事中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自主阅读课文,梳理文章内容,并思考批注中提出的问题。

2.把握主要人物的形象特征和精神品质,理解作者的情感。

3.揣摩重点语句、段落的含义,品味作者语言的细腻等特点,体会课文在表达方面的妙处。

教学安排: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资料助读 了解人物

【关于鲁迅】

导入: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及同学们对鲁迅的传统印象引入。

 

鲁迅的诗: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提起鲁迅,总会想起很多词语:深邃、沉重、严厉、倔强、勇毅、果敢……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吸着烟斗、面目严肃冷峻,这是鲁迅通常留给我们的印象,他似乎“对一切人都怀有忧虑和敌意”,但那却不是他的全部,他活着的时候,周围有许多文学青年愿意“亲近”他,萧红就是其中的一个。

.预习反馈

咳嗽ké sou  调羹tiáo gēng  yǎo

肉机jiǎo  xīn    秋白

草率     痛绝   jiào

kāi   ⑾细    悠然

一阖  吩咐      

  zā)    疙瘩gē da

不以为然

2.词语释义

深恶痛绝对某人或对某事物厌恶、痛恨到极点。

校样指未出版的书、报等的样张,供校对用。

比喻占别人或公家的便宜和好处

悠然安闲、闲适的样子

抹杀抹掉,勾销;完全去掉: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批注阅读 走进文本

1.鲁迅印象

方法: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过渡语)思考:文中的鲁迅留给你的总体印象是什么?用一句文中的话概括。

交流反馈,得出答案:鲁迅先生坐在那,和一个乡下的安静老人一样。

小结:鲁迅也有如此生活化、人性化的一面,我们完全可以很放松地走近这位文化巨人。萧红当时经常出入于鲁迅先生的家中,她用自己的笔,把读者轻轻地领进了鲁迅家敞开的大门,她细腻地描绘了鲁迅、许广平、海婴一家生活起居的习惯,在萧红的笔下,鲁迅不仅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他还是一个和蔼宽厚的老人他不仅是中国文化界的思想领袖,他还是一个美满家庭的家长,一个尊重妻子的好丈夫,一个了解儿子的好父亲,一个辛勤培植晚辈作家的情义深重的慈祥宽厚的长者。

2.鲁迅性格

深入研读讨论旁批

(过渡语)看着旁批,再读课文,小组合作,讨论旁批里的问题,老师交流点拨。

[学生活动]学生交流探讨。

教材旁批“‘喜欢吃硬东西’,有人认为这里暗示了鲁迅性格的刚硬,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反馈指导:爱吃硬饭就是性格坚毅的表现吗?毋庸置疑,就选文读以为太牵强,根本就没有讨论的必要,这种说法太突兀了,有拔高人物之嫌。可是看原文:

鲁迅先生家里,从楼上到楼下,没有一个沙发。鲁迅先生工作时坐的椅子是硬的,到楼下陪客人时坐的椅子又是硬的。”还有许广平的话“周先生人强,喜欢吃硬的,油炸的,就是吃饭也喜欢吃硬饭……

觉得鲁迅先生的性格却也可见一斑,就是生病的时候也不大吃牛奶、鸡汤;从不在意用什么精致的东西,简单随意的生活也隐隐透露着鲁迅刚毅倔强的个性。这样说也很有道理,所以读文要完整,不可断章取义,教材旁批的设计有问题,仅从节选部分无法得出这样的结论,读文章一定不能割裂原文,肢解分析。

教材旁批写海婴,写许先生,跟写鲁迅先生有什么关系?

这是侧面描写,通过写海婴、许先生,从侧面表现出鲁迅先生辛苦、可亲、温暖的一面。

教材旁批“我”的“天晴啦,太阳出来啦”的回答是否有所暗示?说说你的理解。

有所暗示。这是双关语,一方面是说天放晴了,另一方面也暗指当时时局的明朗。

教材旁批鲁迅先生一边对潦草的书信“深恶痛绝”,一边仍展读每封来信,这反映鲁迅先生对待青年怎样的态度?

这说明鲁迅先生对青年人要求很严格,也非常关心青年人的成长,同时也表现了他宽容待人、和蔼可亲的性格。

教材旁批“许先生,周建人夫人……海婴,周建人先生的三位女公子。”这里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

表示列举的省略,说明还有很多人, 表现了鲁迅先生为他人着想的高贵品质。

教材旁批如果把第43段中的“陪到八点钟,十点钟”这句删掉,效果有何不同?

“陪到八点钟,十点钟”,运用细节描写,突出了鲁迅先生热情待客、平易近人的性格,也体现了他的辛苦,更能引起读者的思考。如果删掉,就减少了形象感,达不到震撼人心的效果。

教材旁批“吃鱼丸”这件事反映了鲁迅先生什么品质?

反映了鲁迅先生做事认真、严谨的品质。

 

3.主题阅读

阅读主题:作者选择了哪些生活场景来表现鲁迅的性格的?

[学生活动]在课本旁边的空白处写上你的阅读感受。

反馈指导: 

示例:这样写批注

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他刚抓起帽子拉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的走去。

批注:从这些急火火的动作里,我看到了一个敏捷性急坚毅的鲁迅。

鲁迅先生很喜欢北方饭,还喜欢吃油炸的东西,喜欢吃硬的东西,就是后来生病的时候,也不大吃牛奶,鸡汤端到旁边用调羹舀了一二下就算了事。

批注:生活中的鲁迅普普通通,就像身边的朋友一样,有偏好。

青年人写信,写的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之的……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

批注:信写得草率,读信的人便需花比正常更多一些的功夫方能明白,如果是平常的一个人,恐怕很容易就把这些信丢在一边算了,况且这些信又都是一些“陌生人”来的——然而,鲁迅先生则不,即使对写信草率的事情心里多少有点不痛快,也是对事不对人的,故而才看到眼镜酸痛、看到深夜,他也要把青年人的来信认真看完,这足见鲁迅先生对青年人之关怀与责任感。

对青年严格要求的同时又深切关爱。

小结:“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的走去。”我以为,这是对鲁迅形象的最好定格。那么多人与鲁迅有过交往,甚至很深的交往,那么多人描写过鲁迅的形象,唯有萧红记忆中的这个细节,最能概括鲁迅的精神形象。“仿佛不顾一切的走去”,这是萧红对鲁迅抓起帽子跨出门去那个瞬间动作的主观性想象,是最符合先生内在品格的一个想象。鲁迅的一生,对自身悲观的逃离也好,向敌人淫威的冲锋也罢,都给人不顾一切向前的印象。他的思想和行动,在坚持在中质疑,在质疑中坚持,但从没有停止过前行的脚步,甚至是很坚定的脚步。不管他有多阴郁,有多怀疑,他最终给人的,却是个“硬”的印象,这使人想起他的饮食起居之爱好,不喜欢一切“软”的东西,包括汤、沙发之类。萧红还形神兼备地描绘了鲁迅的一些习惯动作,比如走路很轻捷,“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这些动作表现出鲁迅一往无前、义无返顾的大无畏精神。淡淡几笔,就画龙点睛般地勾画出一个独一无二、鲜灵生动的“活的鲁迅”。

“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之的。”“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他强烈地要求着别人,严格地约束着自己,却仍能宽容地对待别人,谁说鲁迅不可亲近?他对于青年人的爱,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鲁迅的可亲的体温,他是那个寒冷年代的一个无可替代的强大的热源。

还有他虽然胃不好,但对着萧红亲手做的点心,就算做的不好,鲁迅也还是在桌上举着筷子问许先生:“我再吃几个吗?”,言辞间自然地流露出对妻子尊重与依赖的爱意,还有更多对小辈的体恤。

小结:细节描写,尽显性格

 

4.专题阅读 写好笔记

反馈指导:这样写读书笔记

⑴鲁迅的笑

“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饺子煮好,一上楼梯,就听到楼上明朗的鲁迅先生的笑声冲下楼梯来,原来有几个朋友在楼上也正谈得热闹。”

“好久不见,好久不见。”一边说着一边向我点头。

刚刚我不是来过了吗?怎么会好久不见?就是上午我来的那次周先生忘记了,可是我也每天来呀……怎么都忘记了吗?

周先生转身坐在躺椅上才自己笑起来,他是在开着玩笑。

“许先生和鲁迅先生都笑着,一种对于冲破忧郁心境的然展然的会心的笑。”

小结:作者通过女性作者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文章开头就是神来之笔:“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寥寥几句,一个乐观爽朗、平易近人的鲁迅形象便跃然纸上,跟一些人心目中“多疑善怒”、“冷酷无情”的鲁迅形成了鲜明对照。这是萧红用自己心灵感受的非常个人化的鲁迅,是一个使常人敢于走近并能够伸手去触摸的可亲的鲁迅。文中尚有多处提到了鲁迅的笑声:有一次萧红去鲁迅家包饺子吃,“饺子煮好,一上楼梯,就听到楼上明朗的鲁迅先生的笑声冲下楼梯来,原来有几个朋友在楼上也正谈得热闹。”可见鲁迅绝不是一个不可亲近的人,朋友带给彼此的愉悦由此可见一斑;在校对《海上述林》的间隙,鲁迅见萧红进来,对着几乎天天见面的她,居然说出“好久不见,好久不见”这样随便,这样孩子化的语言,透着风趣,透着玩笑;萧红时时受着鲁迅爽朗的笑声的感染,也居然学会了以自己的好心情来回报鲁迅先生,那一次天晴了,太阳出来了,“许先生和鲁迅先生都笑着,一种对于冲破忧郁心境的崭然的会心的笑。”这又是一种如何温馨和谐的其乐融融的景致啊。

阅读鲁迅的著作,读者可以感知作为思想家和文学家的鲁迅;今天又通过萧红的回忆,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生活化真实化的鲁迅,鲁迅是人而非神。他有着普通人的心态,他可以和年轻人开童心未泯的玩笑,他有普通人一样饮食、起居,他同样可以享受亲情,享受天伦之乐。正如他的诗歌所说的那样:“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⑵鲁迅的坐

①全楼都寂静下去,窗外也一点声音没有了,鲁迅先生站起来,坐到书桌边,在那绿色的台灯下开始写文章了。

②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街上的汽车嘟嘟地叫起来了,鲁迅先生还是坐着。

③有时许先生醒了,看着玻璃窗白萨萨的了,灯光也不显得怎么亮了,鲁迅先生的背影不象夜里那样高大。

④鲁迅先生的背影是灰黑色的,仍旧坐在那里。

⑤人家都起来了,鲁迅先生才睡下。

小结: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鲁迅之所以成为文化巨人,是有着深刻的生活的体验的,是有着沉实的步履的,是有着水到渠成的过程的。我们可以说鲁迅是个大人物,但我们不可以说鲁迅是个突兀的不食人间烟火的天外来客。在萧红眼里,鲁迅是伟大的,却并不是须仰视才见

.鲁迅形象(归纳鲁迅的性格特点)

.课堂小结

鲁迅是活在现实中国的,每一个愿意在思考和关注社会、人生、文学问题的青年,都能够和他进行心灵的对话。

过去,人们把鲁迅复杂化了,而萧红的这篇文章让我们把复杂的鲁迅简单化,也就是还原一个可亲可爱、可敬可学的鲁迅。


教学展示与分享

最新教学展示与分享

热评教学展示与分享

热门教学展示与分享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