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日志 > 正文

教师行为对学生人际交往影响的研究

  发布者: 梅峰    所属单位:新县第一初级中学    发布时间:2022-05-04    浏览数( -) 【举报】

教师行为对学生人际交往影响的研究

                     新县第一初级中学  梅峰

教师对中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因素以及中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以下是我的个人研究。

一、中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因素

1.家庭因素的影响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正常交往能力的形成是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的。一些家长对孩子交往能力不重视,或因为自身的文化素质和修养不够,往往只是注重孩子的物质生活资料的给予和满足,而不重视孩子的精神需求,平时很少与孩子进行交流,或者有交流,其交流的方式也比较简单或粗暴,孩子一犯错误就非打即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孩子封闭内心世界,不愿意与家长交流,影响了中学生正常交往能力的形成。还有些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逼得比较紧,使孩子处在繁重的课业中,无时间及机会与人交往。另外,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城镇中独生子女增多,在家庭内部也减少了与同龄人交流的机会,这对孩子的交往能力的形成也造成一定的影响。

2.学校环境对中学生交往的影响

虽然现在我国已经在进行新课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为中学生进行健康的人际交往,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现在素质教育的评价机制尚未健全,应试教育的评价机制在学校、社会仍有很大的影响。因而,不少学校在中考、高考的指挥棒下,仍采用应试教育的教学方法,致使中学生的学业负担较重,参加各类实践活动的时间较少,缺少正常人际交往的平台和机会。并且,一些中学生由于学习成绩落后,从而屡屡产生挫折和失败感,导致部分学生极度自卑,从此封闭自身的内心世界,不愿意与人交往,不能适应学校和社会环境,有甚至些开始出现不良的行为习惯。

3.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我国的社会人际关系也在悄然地发生变化,其中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情感的逐渐淡化。人与人的关系利益化的现象日益增多,原来和睦互助的邻里关系少了,现在人们一回到家就紧闭铁门,有些居住在同一层楼的邻居,居住了几年都还相互不认识,甚至出现对门的邻居被盗了,还以为是请了搬家公司来搬家。还有,社会上某些人所信奉的“金钱至上”、“走后门”等不良风气也影响着中学生的交往观念,导致一些学生之间的交往也带上了较强的功利色彩。

4.互联网发展带来的影响

互联网的产生及迅速发展,使得信息的传播更为快捷方便,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但是互联网也具有两面性,现在网络上传播的一些不良思想也影响着中学生。一些中学生受此影响,人际观出现了偏差,在错误人际观的指导下,出现一些不良的交往行为。还有一些中学生受网络游戏的影响,上网成瘾,生活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而现实世界里的人际关系的交往受到很大影响,部分中学生沉迷网络,甚至出现了排斥现实世界的人际交往的情况,极大地影响了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中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探析

1.从中学生人际交往的观念意识来看,存在交往价值观上的偏颇。人的活动是具有能动性的活动,人的活动在人的意识指导下进行,因此人的观念意识对交往主体具有指导性。中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价值取向上的偏颇,导致其人际交往行为呈现某些不和谐的因素。集中表现为:在交往态度上,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不顾他人和集体的整体利益;在交往目的上,功利化的特征明显。情感的逐渐淡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表现,取而代之的是物质利益的交换,这使得同学之间的交往带上浓烈的功利色彩;在交往判断和评价上,把物质利益的满足以及满足的程度作为判断交往与否的标准。

2.从中学生人际交往的过程来看,存在着多变性的特征。中学时期,学生的生理发育逐渐向成人过渡,而在心理上还比较幼稚。这使得中学生的情绪具有强烈性、不稳定性的特征。中学生的情绪是强烈的,“暴风骤雨”就是形容中学生的情绪经常具有不可遏制性,甚至在遇到稍不如意的时候动辄拳脚相加,以武力解决问题。许多报道中所提到的青少年暴力犯罪的事实,正是这一时期中学生情绪易于冲动的强烈性的实际证明。

3.从中学生人际交往的实践能力来看,存在人际交往实践能力的欠缺。人际交往实践能力的欠缺是影响人际交往和谐的原因之一。由于年龄关系,小学生的活动范围仅被限定在家庭、亲戚这一狭小的范围内。到了中学时期,随着学生的活动范围逐渐扩大,接触的事物日益丰富,这就需要他们单独处理一些陌生的问题。但是不少中学生缺乏交往的经验,尤其是成功的交往经验。他们想关心人,但不知从何做起,想表达自己却很难找到一个恰当的时机和方式,内心想表示温柔,言语却是生硬的,常常适得其反。

三、中学生人际交往的状况

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身心逐渐发育成长,自主意识不断增强,知识的不断增长,眼界的不断拓宽,社会生活范围逐步扩大,中学生进行人际交往的心理需要不断增强。在现实生活中,中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往往与同龄人有着较高的交往热情,而且绝大多数交往动机比较健康,但同时还存在着一些糊涂思想(如哥们义气之类)和不健康的交往现象。在与家长的交往上,一部分能够与家长交流和沟通,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中学生与家长不能顺利沟通和交流,存在一些交往障碍;与老师的交往上,往往只是听老师的说教,往往因为对老师有些害怕不敢或不愿意把自己心里的想法与老师交流,导致交流只是单方面的,没有实现健康的人际交往。与社会交往方面,我国的中学生因为升学压力比较大,父母管束也比较严,基本上是学校、家里两点一线,而寄宿制的学校基本上是封闭式管理,学生们基本上是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与社会的交往极少,导致一些学生根本不会与社会中的人交往,出到社会后一时难以适应。总的来说,我国中学生交往的总体状况是健康的,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

在我们的教学中也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但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局限在课堂上,事实上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教学是多方面的、全方位的、长时间的。本文试图从教师的形象、人格力量、以身作则等方面来阐述教师行为为对学生发展所起到的重大作用。

四、良好形象来塑造学生

  形象是一个人的性格特征、文化素养、审美观念的外部表现,是美好心灵的表露。学生在开始接触一位教师时,总是从对他的外在美的审视开始。教师一走进课堂,自然成了学生注目的中心。学生首先以审美的态度向教师投以注意的目光,教师整洁大方的服饰衣着、庄重幽雅的举手投足、亲切热情或幽默睿智的神情,都能使学生产生愉快感,都会对学生产生一种初始魅力,使学生由爱其师而乐于学。教师的衣着、表情举动、姿态等等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而且对学生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如果较注重良好形象的塑造,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会温文尔雅、彬彬有礼。教师的外在形象塑造莫过于以下列举的诸方面;

1、端庄的仪表

  教师的服饰在第一印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男教师擦亮皮鞋,身着整挺的衣服,刮干净胡子。女教师略施淡妆,一席端庄的职业服或是得体的时装、休闲服,佩带合适的首饰,这些都会使学生心情愉悦,并且能深深吸引学生跟着你走、效仿你。应该指出的是,现代社会服装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地位、工作性质和应负责任的标志,因此,人们的行为模式应与这一标志的要求相匹配。时代在前进,过去的观念也应该有些改变,教师的穿着应该跟上时代,应当体现出“职业美”和“现代美”,穿着是一门学问,也是美的教育的一部分。教师不能不修边幅,不能让学生觉得你太过时,太随便。

2、高雅的举止

  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为人师表”是人们形容教师最常用的四个字,为人师表就是要求教师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学校履行工作职责时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以自己的一举一动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学生对教师特有的期望和依赖,往往使他们在观察教师时产生一种“放大效应”:教师的一件小小善举,会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欣喜;教师的一点小小的瑕疵,则会使他们产生莫大的失望。关于教师举止,在此我们仅从教师在是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去讨论。在举止方面,教师还应该注意讲话的声音不要过响;不要吐沫横飞;不要在公共场合吸烟;不要在学生面前化妆等等。

3、规范的语言

  从职业角度看,教师恐怕上说话最多的了。如果按“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计,那么教师在一堂课上说的话足足抵得上普通人一个星期的话。说话不仅是语言技巧,更是一门艺术。教师的语言魅力主要在于要有“激情”。“言为心声”此话一点不假。教师在课堂上将自己对教育事业投入,对学生的热爱,对所教专业的精通溶入了语言,他的声音必然充满热情,必然富有感染力,必然具有吸引力,必然产生号召力。说话清楚有力,生动风趣,思路清晰,应当是每个教师的基本功,语言的丰富多彩,风趣幽默,言之有度,言而有信实际上体现了教师的才华,体现了教师的学识,体现了教师的智商,更体现了教师的人品。“非礼勿言”是《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不合乎礼仪的话不要说,使用规范,正式和文明的语言,应当是每个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

五、以身作则来规范学生

  作为教师,职责是培养和教育学生,方式是用自己的言与行诱导、指引、点拨学生。教师几乎天天跟学生相处在一起,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与学生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树立良好的形象。在这方面,我认为:作为教师应从以下几点要求自己,完善自己。

第一,品行端正,严于律己。教师应自觉地依据社会的要求,自己的信仰去提醒,告诫自己,克服与之相违背的思想、情感和行为,顺应学校教育的需要,使自己的思想、行为对学生产生正面的积极的影响。

第二,遵纪守法,廉洁无私。自学遵守国家法律、法令和社会公德,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从不迟到早退,或中途退堂,全面关心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从不偏爱或偏恶。

第三,谨言慎行,以礼待人。不随便说挫伤学生自尊心、伤害学生情感的话,不随意反映对学生心理有危害的行为表现。

第四,敬业乐群,永葆青春。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满腔热情地投入教育教学工作,视教书育人为乐事。在遭受挫折时,既不会情绪低落,精神恍惚,对工作失去兴趣,对学生漠不关心,更不会把怒火发泄到学生身上,而是处变不惊,一如既往,照常工作。

第五,注意小节,以身垂范。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教育工作中,对教师来说,个人的小节问题,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我们应该杜绝不良小节。

1、说话算数,杜绝“言而无信”型小节。在学生面前说过的话,允诺的事,布置的作业,都认真兑现和履行。

2、平易近人,杜绝“冷漠轻漫”型小节。不摆唯师独尊架子,对学生能以平易和蔼的态度相待,重视学生行为表现,关心学生的热情,对学生的礼貌问候和招呼,予以亲切的回话。

3、心平气和,杜绝“粗鲁琐碎”型小节。不对学生指指点点、唠唠叨叨、婆婆妈妈,不责难学生,不将学生视为“下人”。

4、注意视听,杜绝“妄言乱语”型小节。不议论私事,不说七道八,不说同事的坏话,不随便开玩笑。

5、注意仪容,杜绝“松散邋遢”型小节,不在学生面前随意打哈欠、挖耳朵、吐痰等等。

  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对其学习、工作、生活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从小、从家庭、从学校、从社会中逐渐培养的,但一个人在其人生的长河中,有将近20年的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是和老师们一起度过的,教师的一切行为是一本活的教科书,教师自己的编者,因此,必须时刻反省自己:要使我们这本书的教科书,教师自己是编者,因此,必须时刻反省自己:要使我们这本书经得起学生读,我们该怎么做。

研修日志

最新研修日志

热评研修日志

热门研修日志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