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校本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校本研修成果提交 作业周期 : 2022-07-06 2022-09-30

发布范围:全员

作业要求:

结合线上学习与校本实践,提交一份校本研修成果。校本研修主题参考如下(任选其一):

(1)围绕某学科某一节课“如何进行教学设计”进行校本研修;

(2)围绕如何解决某节课教学重难点进行校本研修。

要求:作品为原创,提交标题必须设置为:【校本研修成果】—姓名+工作坊名称

发布者:zsjgly

校本研修成果提交

提交者:学员胡慧    所属单位:商城县余集镇中心学校    提交时间: 2022-09-22 12:42:02    浏览数( 3 ) 【推荐】 【举报】

 ⼀、教学⽬标:

  1、学会欣赏古典诗歌,对古典诗进⾏审美性解读。

  2、引导学⽣理解诗意,分析重点诗句,了解诗的意境,体味诗⼈的感情。

  3、了解《饮酒》⼀诗景、情、理融为⼀体的写法,感受情景描写的传神特征。

  4.、了解陶渊明及其诗歌的创作背景和艺术风格;初步了解五⾔古诗的⼀般特征。

  ⼆、教学重点:

  了解诗中⼈、景、情、理融为⼀体的写法,体会本诗的意境,感受情景描写的传神特征。

  三、教学难点:

  了解诗的意境美,感受诗⼈对⽥园⽣活的深切体味及其情感表现特征。

  四、教学⽅法:

  1、朗读:①学⽣各⾃读②齐读。

  2、提问:⽤提问⽅式设计课程讲读。

  五、课前作业:

  学⽣查找陶渊明的⽣平及其作品。

  六、教学设计:

  两个⽬标:⼀是体味作者的感情,了解本诗意境;⼆是如何从写作⾓度

  展现本诗的审美性。

  1、导⼊新课。

  我国诗歌,有许多题材分类。⽐如以前学到过的边塞诗、⼭⽔诗、送别诗,今天我们来学习⼀种新题材的诗歌——⽥园

诗。它是由东晋的陶渊明开创的,并且由陶渊明把它推上了它的顶峰。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陶渊明的《饮酒》。

  2、学⽣反复朗读,把握语调、语⽓和节奏。初步了解诗的内容。

  ⑴学⽣各⾃读。

  ⑵教师学⽣共同讨论朗读时对语调、语⽓和节奏的处理。

  这是⼀⾸⽥园诗,表达的是诗⼈悠然⾃得、宁静淡泊的⼼境,所以,语调、语⽓和节奏都应是舒缓的。这是五⾔诗,朗读时按⼆/三结构。

  ⑶按分析的节奏、语调、语⽓有感情的朗读课⽂。

  3、处理字词。

  让学⽣挑出不会的字词。

  结庐:结,建造、构建。庐,这⾥指简陋的居室。结庐就是建造简陋的居室,这⾥指居住在此。

  尔:代词,这样,指上句。

  远:此处为动词,当远离讲。

  见:指不经意看见。

  ⼭⽓:指⼭中景⾊。⽇⼣:指傍晚。

  相与:共同、⼀道。

  4、学习课⽂。

  ⑴第⼀段

  ①提问:前四句怎么理解?

  这⼏句的意思是:住在众⼈聚居的地⽅,却感觉不到车马的喧闹声,请问你怎么能够这样呢?这是由于精神超脱世俗,⾃然觉得住的地⽅僻静了。

  ②第⼀层描写“⾝居闹市,⼀尘不染”,根本的原因是“⼼远”,“远”的对象是什么?是远离官场,更进⼀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这四句,从感觉⽅⾯肯定了⾃⼰“⼼远”的正确。

  ⑵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怎么理解?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采菊”这⼀动作包含着诗⼈怎样的志趣?

  明确:在院中东边的篱笆下,诗⼈正在专⼼聚志悠闲⾃得地采菊花,偶⼀抬头,悠远的南⼭⽆意出现在眼前,⼼与⼭悠然相会⾃⾝仿佛与南⼭融为⼀体了。这两句,刻画了诗⼈⾃⼰悠闲⾃得,与⼤⾃然融为⼀体的形象。体现了作者超脱尘俗、热爱⾃然的情感。(营造了⼀种和平静穆,恬淡⾃然的意境。)

  “菊”是花之君⼦,采菊,实际上是⾃我⾼洁的表现。这⼀动作不是⼀般的动作,它包含着诗⼈超脱尘世,热爱⾃然的情趣。

  ②“悠然见南⼭”中的“见”可否改为“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明确:表达效果明显不⼀样。

  “见”是⽆意中看见,好像是景物⾃⼰撞上来的,其中含有⼈与物融为⼀体的感觉,⽤“见”追求的是⼀种⽆意为之⽽境与意融汇的完美的境界;⽽“看”或“望”是有意远观,使⼈和物拉开了⼀段距离。没有“见”的表达效果好。

  ③“⼭⽓⽇⼣佳,飞鸟相与还”这两句是什么描写?有何深刻意义?跟前两句有何关系?

  明确:A、诗句的表⾯意思是:⼭中景⾊在⼣阳下更加美丽,成群的飞鸟结伴⽽还,这两句是景物描写。

  B、这两句诗的深刻含义是:鸟飞倦了,也知还家,可有些⼈呢?为什么还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不肯接受这种美好的归宿呢?不思返归这优美宁静的⼤⾃然的怀抱呢?诗⼈在《归去来兮》⾥说过:“鸟倦飞⽽知还”,这句正好应和“飞鸟相与还”。“相与”指“成群”,这时我们隐隐可知诗⼈不光在勉励⾃⼰“还”,还在规劝其他⼈,不妨也“还”吧,我们仿佛⼜⼀次听到诗⼈在呼吁:“归去来兮,⽥园荒芜胡不归”?

  C、这两句虽是写景,实是抒情悟理,与上两句是紧密相关的,⾸先是悟理——飞鸟尚知还,⼈亦更知还,⽤飞鸟相与还的现象类⽐出⼈应“归真返朴”。如果没有悟出这个理,哪会有诗⼈悠然⾃得的⼼境?所以,这个“理”,正好为“悠然”的⾏为提供

了哲理基础。由此可见,这⼏句写⼈写景,抒情悟理,互为表⾥。

  ④最后两句应怎样理解?

  明确:这两句说的是这⾥边有⼈⽣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怎样⽤语⾔表达。“忘⾔”就是不知道⽤什么语⾔来表达,只可意会,不可⾔传。“真”字,指出辞官归隐乃是⼈⽣的真谛。

  ⑶、艺术特⾊

  叙事、说理、抒情、写景交融⼀体。

  ⼀、⼆句叙事,概括写出诗⼈⽣活环境。三、四两句议论,以⾃设宾主的设问⽅式揭⽰出⼼志淡远是在“⼈境”中独享安闲的缘由。

  前⾯四句在事理情中融情,透露出诗⼈恬淡的⼼境。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两句,既是写景⼜是抒情,将诗⼈淡泊的⼼境和优美的环境,

  “⼭⽓⽇⼣佳,飞鸟相与还”将景、情、理融为⼀体,流露出了诗⼈归隐后怡然⾃得的情怀。由此可见,这⼏句写⼈写景,抒情悟理,互为表⾥。

  最后两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忘⾔”中渗透出诗⼈对隐居⽣活的由衷喜爱,同时⼜蕴涵了丰富的⼈⽣哲理。于抒情中蕴含着哲理。整⾸诗⽆不是景中含情,情中见理,余⾳绕梁,回味悠长。

  七、⼩结:

  这⾸诗为我们建构了⼀个远离尘世、恬淡、悠然的⽥园意境,表达了作者归隐的情感。这也是当时⼠⼤夫的审美追求和审美情趣。

  ⼋、作业:

  1、背诵《饮酒》

  2、找出陶渊明其它的⼀些诗与这⾸诗做⽐较,体味是⼈的表达的情感,试着写⼀遍读后感


附件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22-09-23 09:02:10

校本研修成果

最新校本研修成果

推荐校本研修成果

热门校本研修成果

热评校本研修成果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