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第三次作业 作业周期 : 2022-11-02 2022-11-20

语文5班

作业要求:

语文阅读教学往往从文本解读开始,在此基础上,转化为教学设计的活动环节。请学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举一个课例,谈谈这方面的实践与体会。(字数不少于600字)

发布者:袁玲亚

第三次作业

提交者:学员瞿培钰    所属单位:太仓市沙溪镇第一小学    提交时间: 2022-11-12 20:29:03    浏览数( 27 ) 【举报】

一、《挑山工》文本解读
         《挑山工》是冯骥才写的登泰山见闻。作者登泰山时见到挑山工登山,走的路程比游人长,但速度并不比游人慢,从而悟出生活的道理:做事只要认定一个目标,并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做下去,就能达到目的。
          “扁担两头的绳子挂着沉甸甸的货物。”“光溜溜”“沉甸甸”两个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叠词放在一起,能让读者联想到挑山工那根细长的扁担,由于常年累月担重物,反复和衣物摩擦,早已变得光滑锃亮了。他们的登山路线是“折尺形的”——“从台阶左侧起步,斜行向上,登上七八级,到了台阶右侧,就转过身子,反方向斜行,到了左侧再转回来。每转一次身,扁担换一次肩。”“起步”“登上”“转身”“斜行”“换肩”这些动词,清晰地勾勒出了挑山工曲折的登山路线。课文重点描述了“我”同几个画友的一次登山经历,具体写了一位挑山工。这位挑山工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矮个子,脸黑生生的,眉毛很浓,四十来岁,敞开的白土布褂子中间露出鲜红的背心”“他把褂子脱掉了,光穿着红背心,现出健美的黑黝黝的肌肉”。黝黑的皮肤,健美的肌肉,鲜红的背心,加上他“腾云驾雾”般的登山速度,很难不让人注意和诧异。当“我”把心中的不解之谜告诉他时,他道出的那番朴素话语,让“我”从中感受到了意味深长的哲理,也让“我”确定了这次泰山写生的主题——“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给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他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登。”“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它”是指这幅画,更是指画中体现的挑山工认定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的高尚品质。这篇课文表达方面独具特色。作者先整体介绍挑山工“他们”这群人,再选取“他”,聚焦一位挑山工,通过动作、外貌、语言的描写,丰满挑山工的人物形象,塑造他们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运用自主学习的方式,认识“泰、杖”等5个生字。
2. 默读课文,圈画、理解描写挑山工动作、语言的语句,梳理挑山工是如何登山的,理解“挑山工路程比游人多一倍而走到游人前面”的原因。
3. 通过联系上下文,自主体悟、交流挑山工语言所蕴含的深刻哲理,使自己的理解逐渐清晰。
学习活动:
(一)整体感知,认识一种职业
1.揭示课题,新课导入。
(1)缘题质疑,补充资料。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冯骥才先生写的《挑山工》,挑山工是个怎样的职业,你了解吗?(出示PPT)请同学读一下挑山工这种职业的相关介绍。
(2)明确任务,自主阅读。
挑山工到底是个怎样的职业?请你结合学习提示,自己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学习提示中的相关问题,一会儿请同学交流分享。
2. 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1)独立阅读,梳理信息。
要点:
① 圈画出挑山工挑货登山的动作,理解词语意思,如“搭”“甩”“起步”“登上”“转身”“斜行”“换肩”等。
② 有条理地说出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
(2)结合语句,谈谈印象。
读完这篇课文,说说挑山工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二)聚焦体悟,对话一位人物
1.聚焦语言,自主体悟。
(1)关注对话,了解困惑。
对于挑山工这一职业,作者也有困惑的地方,他困惑的地方是什么?
(2)关注对话,解答困惑。
挑山工有没有解答作者的困惑?他是怎么说的?
2. 对比阅读,感悟哲理。
(1)圈画批注,体会不同。
挑山工这几句朴素的话语中,反复出现了“我们”“你们”,“我们”当然是说挑山工,“你们”是谁?挑山工在和谁作比较?(游人)请你再次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圈画,找一找挑山工登山和游人登山有哪些不同?在旁边作批注。
要点:
挑山工:背重物,走得慢,一个劲往前走,踩实每一步,不耽误工夫
游人:不背重物,走得快,东看西看,玩玩闹闹,很随便
(2)联结经验,体会感悟。
你觉得挑山工挑着重物,走的路线又长,还能走得比游人快,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挑山工有没有说?你听完挑山工的这番话,你还联想到什么?他这番话对你做人做事方面有哪些启示?请你结合具体事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三)升华精神,赏析一幅写生
1.深入思考,感悟哲理。
对于挑山工这几句朴素的话语,作者也受益匪浅,不仅“心悦诚服地点着头”,而且觉得这几句话“似乎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通过刚才的分享,你能说说这一哲理是什么吗?
2. 聚焦插图,领悟精神。
请你看到课文插图,这就是作者的泰山写生画——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给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他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登。作者说这幅画一直挂在他的书桌前,因为他需要“它”,“它”除了指这幅画,你觉得还是什么?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22-11-21 14:44:58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