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教学设计 > 正文

作业标题:教学设计 作业周期 : 2019-02-21 2019-03-30

发布范围:全员

作业要求:

提交一篇教学设计,要求如下:

1.结合所学内容和岗位实践,或围绕即将执教的一节课,撰写教学设计;

2. 教学设计需主题明确,内容详实,不得抄袭。

发布者:教务管理员

教学设计

提交者:学员包敏敏    所属单位:庆阳第二中学    提交时间: 2019-03-29 07:35:00    浏览数( 0 ) 【举报】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记: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师夷长技以自强”;早期维新思想;90年代维新思想,倡导变法维新、救亡图存、实行君主立宪。

2.理解:(1)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历程,以及每一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对当时知识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的启迪作用。(2)西学东渐为西学在中国更广泛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对中国教育制度的改革起了作用。

3.运用:中国人民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紧密相连,探究与当时世界形势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课前收集林则徐、魏源、曾国藩、左宗棠、严复、康有为、梁启超人的生平迹。

2.用自学辅导法,由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分组讨论如下问题: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为什么会出现向西方学习思?学习西方什么?有什么影响?

3.将关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争鸣提供给学生,引导学生开放性学习,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分组准备,以自言形式探究,让学生在合作、思辨中创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认识到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提倡新学,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人民的觉醒;每一次思想探索都与国家民族面临的转折紧密相连,激发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

2.通过介绍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培养学生放眼世界、探索新知、不断进取的开拓精神。:

重点与难点

重点

“师夷”与“制夷”的关系;“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在洋务运动中的作用;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难点

分析每个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

认识近代思想发展的过程及其所处的历史背景。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841年,林则徐因为坚持禁烟被革职,发配新疆,途经镇江时,遇见魏源,他把自己整理的外国情况的资料,交给魏源。魏源痛感国人封闭,缺乏对外国情况的了解,于是编撰出50卷《海国图志》,明确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魏源为什么要编撰《海国图志》?与当时的形势有什么关系?

新课学习

一、“开眼看世界”

1.“开眼看世界”的原因:鸦片战争前夕,清朝统治日趋衰微,阶级矛盾日益尖锐,政府财源枯竭,统治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崛起,加紧对外扩张。

2.“开眼看世界”的倡导者——林则徐、魏源

林则徐不仅是最早抵抗西方侵略的民族英雄,也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在官署中设立译书馆,组织人员搜集、翻译西方国家的书报,注意研究各国情况、动态。他主持编译和审订了《四洲志>,介绍了世界5大洲30余国的历史、地理和政情。还摘译了《各国律例》。其中一类是关于西方国家历史、地理、法律、鸦片生产和时事的知识,《各国律例》和《四洲志>就是为抗英斗争制定政策的参考。另一类是关于外国科学技术的知识,是为改变军事落后状况服务的。在鸦片战争中,他发现英国侵略军“船坚炮利”,就立即以改革家的胆识,设法购买英制船炮,并加以仿制,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

魏源根据《四洲志》等书,广泛搜集中外文献资料,编成《海国图志》一书。这是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也是探寻学习西方富国强兵之道的启蒙之作。它系统介绍西方各国的政治制度,介绍并传播西方先进技术;赞扬美国的总统选举制度,称瑞士的民主共和制为“西土之桃花源”;还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救国主张,明确提出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

“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魏源《海国图志》

学生阅读后思考:

林则徐提倡学习西方的什么?(“长技”主要指军事科学技术)

林则徐、魏源提倡学习西方的目的是什么?根本目的是什么?(“师夷长技以制夷”;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3.“开眼看世界”的影响

林则徐、魏源提倡学习西方的思潮有什么影响?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救国主张,明确提出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这为中国早期的近代化提供了可贵的思想准备。这促使人们开阔眼界,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了解世界,对近代维新变法思想有一定的影响。)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兴起的目的和内容

“中学”指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纲常名教;“西学”指西方文化,主要指近代科学技术。“中学为体”,是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西学为用”是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技,仿效西方国家在教育、赋税、武备等方面的一些具体措施,举办洋务新政,来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思想?这种思想提出的目的是什么?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外国经济侵略加剧,国内有太平天国运动,政局岌岌可危。李鸿章认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曾国藩的“剿发捻”“勤远略”,是进行变通的根本目的。

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影响

(首先,归纳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19世纪60---90年代,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旗帜,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学堂,是文化教育领域中前所未有的事物,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

洋务派倡导的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思想的发展、教育制度改革等方面的贡献。

文化教育领域中前所未有的事物,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在沟通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和学习西方近代科技方面,打开了窗口。洋务派组织翻译了不少外国科技书籍,培养了一批外交和科技人才。介绍西方社会科技知识,对于促进民主思想的传播,起到了开一代风气的拓荒作用。

三、维新变法思想

洋务运动有没有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局面?甲午战争失败表明洋务运动没有将中国引上富强道路,那是否意味洋务运动学西方技术错了?

1.早期的维新思想

(1)背景:①19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②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和科学文化的传人,是早期维新思想的来源。

(2)代表人物:王韬、薛福成、郑观应等。

(3)思想主张:①主张变革政治制度,推行君主立宪制;②主张发展工商业,与外国人进行商战。

(4)局限性:没形成完整的理论,没有付诸行动。

2.维新思想

“维新”是指提倡新事物,反对旧事物,特指政治上的改革运动。维新变法就是政治上、经济上反对旧事物,实行新法。维新思想传播的方式——开办学堂、著书立说。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是指以康有为、梁启超、严复为首的维新派开始用西方政治制度和思想来评判中国,提出了系统的理论和明确的施政纲领,要求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文化。

(1)原因:19世纪90年代,随着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以及先进人士有关西学知识的增长,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2)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①康有为:他在广州设万木草堂,收徒讲学,宣传维新思想。他把西学中的有关政治学说与儒家经典结合起来,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为维新变法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当时的思想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②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宣传兴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③严复对君权论进行了严厉的批判,他用近代民主思想阐明主权在民的道理,用民权否定君权,直接动摇了君权论的基础。

(3)特点:以康、梁、严为首的维新派用西方政治制度和思想来评判中国,提出了系统的理论和明确的施政纲领,要求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文化。

3.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1)论战双方:维新派与顽固势力,论战中的顽固势力包括洋务派。

(2)论战内容:主要集中在要不要维新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度,要不要废“八股”、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等方面。

(3)历史作用:这场论战使维新思想冲破重重阻挠顽强地传播开来,形成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4.维新变法

(1)背景:19世纪末,亡国之祸迫在眉睫。

(2)变法:①康有为提出维新变法的具体纲领;②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实行变法,这就是戊戌变法。

(3)结果:因慈禧太后发动政变而失败。

(4)影响:①是一次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又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革运动;②这次变法对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起了重要作用;③它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

重构历史情景:1897年11月,德国强占胶州湾,康有为深感“亡国无日”。上书光绪帝,痛陈国难深重,应赶紧变法图强,光绪帝也“不甘作亡国之君”。1898年1月,康有为呈递《应诏统筹全局折》,表述了资产阶级维新派政治改革的全部要求,也是戊戌变法的施政纲领。当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这是一篇以皇帝名义宣布实行变法的宣言,标志戊戌变法的开始。

光绪帝主持的戊戌变法,触犯了封建顽固势力的利益,这为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所不能容忍。变与不变的矛盾发展为一场带血的斗争,变法运动遭到了失败。

维新派提倡西学、兴民权,对封建专制制度和传统观念进行了冲击,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具有思想解放的启蒙作用。是一次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也是一次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运动;他们提倡资产阶级新学,批判封建主义旧学,引导人们重新认识世界,他们痛感民族危机的严重,号召人们奋起救国,谋求国家的独立富强;给古老的中国社会注入的活力是不可低估的,站在历史长河的高度看,由传统农耕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是一股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尽管它在19世纪末的中国遭到了暂时挫折,但对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却是一次巨大的强烈的冲击波,它留下的痕迹是永不磨灭的,是永远鼓舞与启迪后人的。

思考:近代中国西学东渐的阶级特点

所属阶级

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主张

主要作用

特点


地主阶级 林则徐、魏源 师夷长技以制夷(重在学习军事技术)

揭开了向西方学习的序幕

学习西方停留在“器物层次”。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没有使中国富强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资产阶级 王韬、郑观应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并与洋人商战 是康、梁维新思想的理论来源

向西方学习上升到“制度层面”,现了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性,由于阶

级局限性,没有成功

康有为、梁启超、严复 通过变法救亡图存,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 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使中国人民的觉醒

思考:洋务派与维新派思想比较

同:都是在民族危机产生的情况下为了挽救民族危亡进行的活动。

不同: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维护清朝的统治,维新派则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在中国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学习的层次上比洋务派更深。

原因:二者的阶级立场不同,洋务派是地主阶级的代表,而维新派则是资产阶级的上层;二者学习西方的目的不同,洋务派是为了挽救清朝的统治,而维新派则是要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课堂小结

纵观“西学东渐”下的中国近代思想的发展历程,中国近代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器物一制度一思想”或由“学习科技一社会改良一民主革命”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向西方学习”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板书设计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一、“开眼看世界”

1.“开眼看世界”的原因

2.“开眼看世界”的昌导林则徐、魏源

3.“开眼看世界”的影响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兴起的目的和内容

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影响

3.失败的标志:甲午战争失败

三、维新变法思想

1.早期维新思想

2.维新思想: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严复

3.维新变法


附件

  •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优教教案.docx 下载 预览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9-03-29 21:37:58

教学设计

最新教学设计

推荐教学设计

热门教学设计

热评教学设计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