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工作坊简报 > 正文

高中语文1班培训简报第二期

  发布者:侯吉昌    所属单位:冲坡中学    发布时间:2018-12-19    浏览数( -) 【举报】

培训简报

(第二期)

 

主办:高中语文1班           2018年12月20日

——————————————————————

开篇絮语

网络研修有感

侯吉昌

网络研修高中语文1班同仁共有学员角色72人,辅导者角色1人。良师毕至,少长咸集,偶有所感,造句记之。

思接千载未成眠,

手把黄卷独倚栏。

隆冬时节胜春日,

南海之滨不觉寒。

网络研修一线牵,

素未谋面亦有缘。

倾心畅谈教之道,

犹比孔门七二贤。

教育故事各千般,

研修日志吐真言。

妙笔更把文章著,

才思泉涌溢心田。

专家视频耐寻味,

培训简报精华篇。

环肥燕瘦各千秋,

智慧碰撞值万钱。

学而不厌当自勉,

甘于寂寞兀穷年。

乐于教书育桃李,

但求达人天地宽。

师者谦谦卑自牧,

腹有诗书行世范。

乐东学子殊有幸,

携手良师共登攀。

 

作业精选 

周末学习之乐

李明琴

     今天又到周末,作为一个要上早读的语文老师,是多么地珍惜来之不易的早上自然醒啊,可是,作为一个住在学校宿舍楼的老师,我的自然醒又常常被楼下体育馆的吵闹声无情地剥夺,楼下的加油声一浪高过一浪,我的睡意也渐行渐远了。。。。。。

     睡眼迷蒙中竟看到学生送的请帖:

李老师台鉴:

     日行北陆,秋到南枝。白鹿访于深山,苍鹰会在崖边。久仰斗山,时生敬意。

     今日鄙班于戊戌年农历十一月初二14:17----17:30于操场举办“团日活动”,诚邀恩师尊驾,前去一观,万望莫辞,鄙班会感恩师之惠顾。

     顺颂

冬安,寒暑不常,希自珍卫

                                             高二十二班全体同学拜上

                                               戊戌年农历十月廿九

     看完不禁莞尔,这请帖写得格式正确,措辞典雅,学生这几天的语文没白学了,又一想这个周末是网培学习的好机会,遂发布研修日志以记之。

 

作业精选 

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

熊乐儿

从我房间的飘窗往外望去,是一汪明澈的湖,黄昏的光影里,几只野鸭在潜游、嬉闹。湖边,围了一圈圈茸茸的草。草边,围了一块块绿绿的田。再远点儿,几缕温婉的黛色山峦,也在云雾间飘着了。湖不会羡慕山的高俊,山也不会嫉妒湖的润泽,由此我才可游目骋怀,以极视听之娱。罗素说:“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自然如此,学生如此,教育如此,人生亦如此。

之前我们组的教授来借班上示范课。在课前,教授跟学生说:“我的年纪大了,耳朵有时候会听不清。”我心中纳闷:教授明明耳聪目明,思维敏捷,为何要跟学生说自己听力不好呢?下课后,我问了教授,教授微微一笑,说:“确实,我的耳朵没有问题。但是由于是借班上课,我不了解学生,而我担心同学们的普通话或许会受方言影响,我又或许因此而听不懂他们的发言,我就能说是我自己耳朵的问题,而不是学生的问题。”教授一席话令我叹服。一位不了解学生的老师尚且能如此细致地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和自尊,我们这些教了近一年的科任老师又应该如何对待学生呢?

因此,了解学生的背景、个性和爱好,不仅是班主任的工作,更是每个科任老师关爱学生的基本功课。学生小宇听力有障碍,我会在上课走动时尽量面向他,让他能看到我的嘴,以便于他用唇语辨识我说的话。学生小花学习勤奋,但缺乏自信,我常对她说:“只有停滞不前的人,才会觉得志得意满,心满意足。正因为你学到了东西,才会觉得没底。相信自己,你在不断进步!”学生小明基础不错,但较为懒惰,我曾在作文中激励他:“功不唐捐,玉汝于成,在你懈怠的同时,别人正在进步!”学生小丽成绩不错,但对于考试很畏惧,宠辱皆惊,我安慰她:“高岸为谷,深谷为陵,人在高处时,要有低的想法,不要张狂;人在低处时,要有高的期望,不要沉沦。”

学生不仅个性不同,兴趣与梦想也不同。我的科代表梦想是当一名律师,学生小愿想当一名医生,学生小军则希望开个老鸭店,只因为他爱吃老鸭。开老鸭店并不比律师医生没出息,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乎?我们没有资格用一种自以为是的眼光看待他人的幸福。学生的参差多态,乃是他们自己幸福的本源。

我从小生活在比较发达的城市,对于工业化没有什么很深入的认知。而现在每到寒暑假才回家,习惯了乡村多姿多彩的我走在家乡繁华的街道上,会突然有一丝恐慌感。因为我看到街道上的人们,包括我自己,每一个人都差不多,穿着差不多、容貌差不多、连欲望也差不多,我们像流水线上的产品,情绪在被生产着,欲望在被生产着,精神也在被快餐文化填充着,凯恩斯的刺激消费理论完全把人官能化为动物。在此理论的开道下,商业社会把人的精气神和个性都一吸而尽,人活着没有了个性的追求,只有统一的消费,这就是现代人同质化的根源所在。

      但,个性的希望尚未泯灭。这希望的闪光,我在我的学生们身上看见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或许我们已被生产得一模一样,芳菲已尽,但不必“长恨春归无觅处”,至少,我们能尽力化作春泥培养学生这一丛盛放的山寺桃花。

其实,教育是双方的,我们在了解学生多样性的同时,也能从中发掘教育的可能性。

刚开始上课的时候,我手忙脚乱,好不容易能够顺畅流利地讲课了,但也只停留在“讲“课,照本宣科,从来不会组织学生活动,课堂沉闷。

经过几次教授培训后,我认识到,无论学习水平如何,学生都是有能力学习的,课堂从来都属于学生。于是我开始放下自己,积极开展课堂活动,比如课本剧比赛、辩论赛等,课堂氛围逐渐热烈。

但经过教学反思,我又感觉到,对于喜欢活动但不喜欢思考的学生来说,只有活动容易造成“瞎热闹”。有思维痕迹和质疑追问也是一堂好课必备的要素。于是我在教学设计中有意识地改进,比如采用问题引导式的预习,比如推进学生间的交流,于是学生的思考和表达习惯有所改善,他们在学会思考以后回答问题的同时,也学会了倾听同学的发言。

而最近,我在研究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语言水平。自尊心强的学生最需要的是尊重,所以教师批评时不可以居高临下口吻对学生说话,更不可当着全班批评某一个学生。同时,教师表扬时也不要表扬学生的品质,而要表扬学生的行为,还要表现出对学生的好奇和期待。而且实际上,温和的声音,陈述性的句子,才更有力量。

这就是我在华二黄中一年来教学方式一些改变和心得,这种不断进步的感觉也很充实,我也从中发现了教育的参差多态。

其实,人生要领略参差多态,不一定要特立独行,不一定要标新立异,不一定要在车水马龙的街道中中刻意追求晨钟暮鼓、黄卷青灯,不一定要在钢筋水泥的森林中刻意独登高台、霁月光风。只要你不把花只看做红的,叶只看做绿的,承认天鹅有资格变成黑色,欣赏蜗牛翱翔天空的梦想,那么,我们便不再是生活的近视虫,能够抬起目光,向世界的未来看去了。

我记得那是仲春时节,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我独自漫步在去往龙腾湾的田间小路上,夕阳斜照,海风轻拂,路边淡紫的牵牛和米白的满天星微微颔首,农人在湿润的春田上悠闲地赶着黄牛,黄牛懒懒地嚼着牧草。到了海边,赤脚踩着温软的沙滩,举目远眺,金波荡漾,椰影斑驳,一时间只觉海阔山遥,江山如此多娇。

沙翁曾说:“为了追求更好,我们毁损了原已够好的。”不要说城市多么繁华,规矩多么重要,在“工具人性化,人类工具化”的年代,我们真的还要继续融掉自己和学生的棱角,来量产一批批一模一样的“螺丝钉”吗?读一读自己的过往,看一看我们的前面是什么,再引导学生,向他们那如春田野花一般参差多态、摇曳生姿的未来,走过去吧。

 

作业精选 

守一江春水,待一树花开

李星青

       又是一年芳草绿,昌化江畔的木棉已经红艳艳地绽放她全部的热情,春天的风轻轻地吹拂这片土地,眼到之处的乐安城明媚而温暖。

这是我来到昌化江畔第二次看木棉花开,我想几千年前孔夫子一样站在这样一条河水边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无数个日日夜夜中,我们来去来去匆匆,到底留下几缕飘香?

在这样一个山清水秀,民族风情浓郁的地方工作,可谓人生一大享受,最初走上讲台的日子,和教室里坐的那些面孔一样,懵懂而好奇,但是他们用纯真的笑脸欢迎我,我报以最虔诚的希望,和他们共成长。

他们浑身都洋溢着青春的活力,男生有上树掏鸟窝,下水摸鱼的本领,女生有能唱能跳的天赋,眼神水灵而心灵淳朴。但在学习上却不尽人意,上课积极性不高,每堂课都有人在上演“身在曹营心在汉”,课下做题速度慢,作文写不出来等一系列的问题,甚至对学习失去兴趣,用他们的话说就是对语文“无感”.......

学习语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面对学生这样的情况让我陷入思考,学生对语文课堂不感兴趣,老师也再则难逃,如何能把枯燥乏味的文言文课堂讲的生动有趣,学生不再和周公“约会”,与其说是陪着他们一起读书,还不如说是我们共成长。于漪老师说:“与其说我子做语文教师,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语文教师。”这里的“学做”,就是一辈子的人文追求。学富五车的于漪都能坚持阅读学习,更何况我们呢?

语文的知识点很多,魏书生老师用“知识树”的方法来解说语文的知识点。学生学习成绩差,核心在于理解能力差,阅读量少得惊人,甚至没有阅读的概念,短期内快速提高语文成绩几乎是不可能的。如何让学生学好语文,没有更好的法子,所谓“功夫在诗外”,只有回归到阅读上,想办法在阅读中发现语文的乐趣,在阅读中开阔自己的视野。

开始让学生在班里建立读书角,把自己的臧书捐出来,丰富读书角的内容,我自己也推荐一些名著给学生看,并定期让他们写读后感。本学期我竭力推荐高一的学生看《红楼梦》,学生寒假很积极去看了,晚上还不忘发信息给我,说结局太虐心了,让他伤心了好久。他们从不知道曹雪芹是男是女到现在能坚持把一篇长篇小说看完,并发表自己的阅读感悟,就是一种小小的进步。

还有一次,我把黎族长篇小说《黎山魂》给黎族的学生看,(作者是乐东人,系黎族第一代作家龙敏,本书讲述乐东民国时期黎族人民的一段斗争史,被誉为黎族的“史诗”)她本来语文基础不错,长得窈窕水灵,又擅长朗诵和演讲,是个可塑之才,她拿到书后特别兴奋,回去挑灯夜读了几个晚上,每天下课有时间就跑来办公室找我谈她的心得体会,惊讶于书中所描述的场景和自己的生活场景一模一样,不亚于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后来分班我不再担任她的语文老师,她还写了一篇长长的读后感给我,她说写道“作为土生土长的乐东人,作为黎族的孩子,从来都不知道自己的家乡的这些人物和习俗,甚至快忘了自己的语言,”讲述她的读书心得。当下我们所谈论的乡愁,不在远方,就在我们要回归的文化的发源地,这就是乡愁呀,惊讶之余也担忧,作为一名乐东的高中生,他们都是未来建设家乡的栋梁之才,缺少对家乡文化的启蒙真是不应该,而教师,作为文化的传播者,我们在潜移默化中,有责任让他们了解历史,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让他们从自己的教育中撷取知识的甘露和营养,茁壮成长,花开满天。

   李镇西老师说过:“我不止一次地庆幸我是一个教师,因为与青春同行使我的心永远年轻;而且我特别庆幸我是语文教师,因为这使我能用一双“文学的耳朵”随时倾听“花开的声音”,并把这种世界上最美的声音用文字表达出来。” 愿做一名安静的守江人,静待教室里那一朵朵,一簇簇的木棉花在明年的春天,迎春绽放。

 

作业精选 

六月花绽放

邢曾玉

20159月。和煦的阳光洒在大地以及我的身上,期望这一份暖阳能把我内心的焦急、不安一扫而光。怀揣着一颗既期待又忐忑的心,我哒哒哒的马蹄,一路到了乐东中学。

即将踏入教师殿堂的我,兴奋又紧张。更何况刚毕业就被叫去教实验班,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何德何能?整天都在担心误人子弟,在那个“自由”的环境下,我自己摸索、想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阳光大道,然而总是在一边否定自己一边咬着牙往前走,顶着自己“想当然”的压力往前走。

年轻的自己,太想得到别人的肯定、别人的关注了。然而,我得到的只是同事的鼓励。一直不敢询问学生的意见,害怕听到“不合音律”的声音,天生自卑的我,听不得一丝丝寒风飘过的声音。

但,不管你多渺小,多卑微,总有人为你喝彩。

他,一位在老师眼中并不起眼的学生,因为他的肯定,让我看到了远方的诗歌,清脆而嘹亮。

偶然的一次月考,我改变了他对语文的看法。

考场上,学生们都在奋笔疾书的答题。只有他趴着,似是在做一场只有他自己知道的梦。我走近他身旁,轻轻地叫醒他,“怎么了?不舒服吗?题答完了吗?作文没写啊?”他没有回答。考试结束后,我翻出他的试卷,在有60分的那些方格子处并没有填满他的梦。生气、失望充满了我整个身心。那一刻,我只有一个想法:让他把那属于他人生的方格子填满。

课后,班里同学告诉我,老师,你别管他了,他从上高一开始从来不写作文,都是留空白。我很纳闷也很吃惊,这怎么能行呢?忘了当时怎么跟他说,只记得有跟他说过“不管怎么样,作文都不能留白”。更多的是谆谆教诲的语句。我想他是听进去了,后来的每次作文,他都有写,虽然有时候不够字数或跑题,但起码他写了,我觉得这就足够了。这也是我改变他的一个开始,我觉得很欣慰。

高二第一学期的一次期末,我很惊讶的发现,他作文写满了800字,并且语文考了90分,刚好及格了。我很兴奋的发了条说说,表扬了他。

2016年的寒假如期而至,我留了寒假作业。

时光匆匆而过,转眼间。16年的9月开学季又来了,新的学期,新的挑战。

在交上来的寒假作业中,我发现他是一个很有思考的人,有认真的在读书,认真的做读书笔记。字迹清秀,散发着努力的味道,如获至宝。后来,自己也发现他并不是那么的讨厌语文了,甚而对语文有那么一点点的乐趣。我看到了他的成长。

过程太长,来不及书写。时间太短,来不及告别。我多想一路陪他们上高山(三),下题海,可惜自己羽翼未丰,没有足够的能力带他们自由自在地翱翔天空。所有的相聚都有落下帷幕的那一天,我也要回到属于我自己的地方,惟愿各自努力,越来越好。

原来以为再见再也不会有什么交集。才发现这个世界上会有人记得你对他的好,你对他的改变。16年的暑假,我收到他的扣扣消息。点开查看,两张图片清澈的写着:

小公举:(小公举是高二(22)班学生对我的称呼)

第一次给老师写信,真是紧张又刺激!

在实验班一年,就像梦一场,与每个人都相认相识相知都是如此的真实而又不可信,这场梦将要醒,但我不想醒过来。

来实验班一年,我很感激我遇到的每一位老师,但,我尤其感激你---小公举!Little  Princess!虽然你真的很年轻,在很多方面都还做不好,但我该包容你对吧!给你信心对吧!就像你包容我一样,就像你一次次给我信心那样。

这一年我的最大收获就是学会了自信,懂得了谦虚,这应该都是你教会我的,你让我重拾了对语文的自信,虽然这在分数上的确看不出来……但是我能说出那句话----对于语文,小目没在怕!

高一在XX中学度过了黑暗的一年,那是我从未经历过的低谷---老师对我恶语相向,极度反感我,让我极度的不相信自己,我那时很自卑,不敢谈理想,更不敢谈未来,生活也一团糟,父母对我失望至极。还好,后来能有机会来到实验班,就像《生命不息》里面说的:“一个人即使失去一切,也要想着光明的事。”我还没失去一切,我应该想着一切光明的事,这种念头深深地根植在我脑子里,并在和你们相处的日子里日益向深处延伸,就像沙漠中的骆驼刺---我就是那篇久旱盼甘霖的沙漠,那种信念就是骆驼刺的根茎,而使骆驼刺能顽强生存下来的顽强信念,都是来源你,来源于你们。

我还没失去一切,我能保证那剩下来的一切不会再失去,那失去的一切,我会一一讨回。

最后,想说说你,这段可能很作,高能谨慎点!

…………

我觉得吧,你就像一个小女孩,在成长的历程中保存了一部分的童真而又不缺乏理性。你有自己的想法,但行事风格并不是那样的冷锐。用“人畜无害”来形容你再适合不过了!

Finally.你是我遇过最好的老师,没有之一。

收到这封简讯的时候,甚是感动,激动到不能自己。作为一名老师,能得到学生的肯定、能改变学生对该学科的态度,比得到上级的肯定还欣慰。

时间的齿轮一圈一圈地转着,高三生活如期而至,我也回到了原点,接手新的班级,面对新的面孔,迎来了新的挑战,而他也在为了高三,为了梦想努力着,奋斗着。偶尔,会收到他的扣扣消息,很兴奋的告诉我他语文考了多少多少分,而我也会每次都关注他的成绩动态,有时候看到他突破自己了,嘴角会上扬。为他由衷地开心。

“滴答滴答…..”时针定格在201767日这一天,考场上的学子奋笔疾书着,默默为他们祈祷,毕竟我也带过他们一年,原来学生考试,老师也会跟着紧张,为他们捏一把汗。为期三天的高考结束了,那一刻,是属于他们的狂欢。

“乘风破浪会有时,静待六月花绽放”。六月花绽放了…..

23日下午,他给我发了图片,不敢点开,因为我怕看到他语文不过平均分,会难过会伤心,但该来的总会来,点开图片,我清晰地看到“语文633分”,心里替他开心。之后他跟我说“我的功劳最大,自从我教了他才开始学语文的”,心里更是乐开了花。从之前的作文留空白到而今的收获,从之前的担心到而今的欣慰,我觉得这是身为人师的幸福。如今他也去了他自己想去的大学----山东大学。

慢慢地明白一个道理,不管自己多渺小、多卑微,总会有人为你鼓掌,为你喝彩。我给他自信,相反的他也给了我信心,在教师这个岗位上,教书固然重要,但育人更是难能可贵。拾起信心,乘风破浪会有时,静待六月花绽放。

 

作业精选 

教师个人成长故事

容铭蔚

       年华似水,岁月飞逝,回首相视,我已在教育这个行业里耕耘了五个年头。在每一个与孩子为伍的日子里,我都感受着喜悦的幸福,脸上总是有着美美的笑容,心中总是装着满满的快乐,我把自己的那一份愉悦,那一颗爱心,那一种执着都无私地奉献给孩子们。所以,我有着如同孩子般透明的心灵,简单的快乐和豁达的心境,用我的真心、真情从事着阳光下最为纯洁、灿烂的事业。 

      一、喜爱——让我走上了教师之路

      因为喜欢孩子,所以选择了这个职业。在实施新课改的期间,我学习了许多新课改的知识,也观看了不少名教师的成功之课,在不断充实自己的同时,我感觉各自的课堂教学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新课改的成功之处让我在课堂教学中有了更大的发展。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每当我看到稚气可爱的孩子们快乐地学习着,我就非常高兴。带着这种喜好和对孩子们的爱,让我走上了教师之路。爱,是我投身于教育事业的原动力。

       二、支持——让我拥有了坚强的后盾

我深深地感受到个人成长离不开自信、钻研、毅力,更离不开学校环境和教师群体所形成的强大的精神后盾。首先我得到了领导的支持,再加上同事的帮助,给自己的教学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每当我遇到教学上的难题时,领导都会鼓励我,同事都会帮助我等等。有了领导的支持,学校就是我成长的摇篮!

三、学习——让我得到了不断的超越 

      我积极参加各种学习,通过不断的充实自我,使我的教学能力不断提高,同时在教学上虚心求教,有疑必问,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各个单元的教学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探讨教学心得、体会与收获;同时,多听其他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记,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四、实践——让理论不断得到验证和完善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学习,自己不断地在实践中修正和总结,在平时工作中多一份投入,多一种学习,多一些反思,多一点执着的爱。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通过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困惑问题,关注自己的实践,不断反思自己的经验,并在和领导、同事相互探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五、反思——让我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通过多年来的实践,我认为要做好一名教师就必须做到三点:一是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二是有一定组织教学的能力。三是对新课改教学的领悟要比一般教师发展得快。那么如何来做呢?一方面教师的专业知识只有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才能被激活;另一方面教师的专业知识要在不断地对教学现场的知觉、体验和领悟中,才能够重构和提升。只有在教学活动的真实情境中,教师才能够审视问题。所以在平时,我们要做好案例的积累工作,逐步悟出其中的道理,逐步懂得如何教好的策略。积极投身研究,时时进取。 

“起始于辛劳,收结于平淡”是对我们教育工作者人生现实的写照。史烟飘过,回看今天,我无怨无悔。二十七年的教学生涯,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虽感忙碌、虽感辛劳,但每天沐浴着太阳的光芒,呼吸着雨露的清香,在那些活力四射的孩子身上感受生命的神圣美丽,或许我干不出惊天动地的伟业,但追求着本身就是美丽的。只要我们心中依然装着美,追求着美,我们就是美丽的。

     回首自己这些年的成长经历,我觉得一个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四个因素:自我实践与反思;同伴交流与互助;领导的支持与帮助,校园文化熏陶与影响。新课程的路还有很长很长:今天,我们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我很清醒的认识到,我们仍然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和问题,和理想的教育相比,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有距离并不可怕,有距离就意味着一个人还有继续发展的空间。不管课程改革的道路有多么艰难。我也会矢志不渝地走下去,为了学生的健康发展,也为自己理想的人生,我愿意奉献出我所有的智慧和青春!

 

作业精选 

汉语词汇所反映的人格特征
              ——《鸿门宴》刘项人格浅析

曹国权

千古名篇《鸿门宴》中的词汇,用得极其简洁准确,又极其生动传神。从中,也反映了刘邦和项羽各自不同的人格特征。
     一、从描述刘项言行的词汇看其人格
      先说项羽,他听了曹无伤告密,即刻大发雷霆:“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旦日”,即是明天一大早。这说明项羽急不可耐,遇事浮躁。这与将帅每逢大事有静气的要求相去甚远。“击破”,说得轻松,表明项羽自负轻敌。当日深夜,项伯为刘邦说情,项羽竟然许诺。真可谓日令夜改,毫无主见。及至次日,刘邦前来谢罪,刚说到“今有小人之言┅┅”项羽随即接住话题说:“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言”,说。“之”,代词,指情报。项羽指名道姓公开点明情报是曹无伤说的。可见项羽头脑简单,胸无城府。以后,还有谁敢再送情报?

后来,樊哙闯入帐内,“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按剑”,用手按压剑柄上。“跽”,挺直身子长跪,做好随时起身防御的姿势。此时,叱咤风云的项羽见了樊哙也畏惧三分。于是,连称“壮士”。又赐酒又赐猪腿,又问“能复饮乎?”项羽的话说得太多了,竞让樊哙借题发挥,引来责问,讨个没趣。
      再说刘邦,他在二次危急关头,说了三次“奈何?”着实惊慌。可是,他处惊不乱,懂得向部属问计。见了项伯,“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一个“奉”字,使人想象到刘邦双手举杯的一副谦恭模样。“约”,结。结为亲家。好一个刘邦。这是带有联盟性质的政治婚姻。他抓住机遇,抓住关键人物了。于是,他已有几分胆量于次日拜访项王当面作解释了。“┅┅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好一个“不自意”,轻描淡写、轻声细语,“我不曾料想到。”甜言蜜语,巧妙开脱。脱逃的机会终于来了。刘邦借口上厕所,逃离项营之前交代张良,强调二点:一是“公为我献之。”“之”,代词,指玉器;二是“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度”,估计。“乃”,才能。然后,刘邦等人急忙就近抄小路逃之夭夭。刘邦委实老谋深算!三管齐下,争取时间、稳住项王、抄近逃命。世界上没有别的什么比生命更宝贵的了。只有保全了性命,日后才能夺权当皇帝啊。
    二、从描述刘项态度的词汇看其人格
      项羽对待亚父范增,其实好不到哪里去。在未征求范增意见的情况下,即下令“击破沛公军!” 到了当夜,在首席参谋范增不在场的时候,又许诺项伯,取消军令。少年气盛,难免有一言堂之嫌。可是刘邦就不同了,他对谋士张良,先谦称为“君”,后尊称为“公”。有道是,士为知己者死。难怪张良死心塌地为刘邦卖命。

再说对事的态度。“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示之者三。”“数目”,多次使眼色。“示之者三。”多次举玉示意。可是,“项王默然不应。”闭口不答。没有表态也是一种态度,表示不能决断。真不知项羽是喝醉了酒还是本来就不那么清醒,听了樊哙一番虚褒实贬的言语,“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此时,客气得可爱!刘邦逃脱了,张良留谢。“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如果说,项羽对范增多次示意没反应,那是失察;那么,对樊哙的责问没反应,则是失策;对刘邦逃脱没反应,则是失控,是严重的失误。从此,项羽由主动转为被动。由此可见,项羽毕竟缺乏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的经验。相反,刘邦则由被动转为主动。他首先笼络项伯,接着蒙蔽项王,最后留下张良善后。终于,虎归深山。整个事态发展过程,显示了刘邦因势利导、善于把握、化险为夷的智能。

三、从描述领导班子成员的词汇看刘项的不同人格
      刘项不同的领导班子,反映了他俩不同的人格。项伯和范增,都是项营领导班子中的重要人物。可是,范增一句“竖子不足与谋!”已经强烈表示不能与项羽共事了。观念分歧,关系分裂已经公开化了。而项伯,早已为了个人友谊坏了项羽大事。在宴会上,“常以身翼蔽沛公。”这说明刘邦的政治婚姻起了作用。项伯是班子中常委级别的人物,又是项羽的叔父,地位和身份重要而又特殊,一旦出了问题,危害就更严重。项伯和范增的出轨,说明项羽这个核心人物缺乏凝聚力。与项营分裂松散的班子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刘营的班子却表现出同心协力。同样是谋士,张良发挥了功不可没的巨大作用。先是“具告沛公。”向刘邦通报了重要信息;继而出谋献策,引见项伯,离间项营中的班子成员。在宴会上又见机行事,至军门见樊哙,招其入帐保护沛公。最后,沛公让其留谢项王。他一声 “谨诺。”有谋有勇、临危不惧,对刘邦忠心耿耿。
      樊哙职位不高,但他的作用不小。当他听说情况危急时,当即说:“臣请入,与之同命。”“之”,代词,指沛公。但见情真处,最是危难时,可知樊哙与刘邦同呼吸共命运。
    从张良和樊哙的表现中,也反映了刘邦确有吸引人的人格魅力。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刘邦属智谋人格,项羽属武雄人格。两人的人格不同,其实是思维的差异。刘邦的思维是帝王思维,为了夺取皇位,维护权力和权益,不惜采取一切手段。思维的差异,其实又是阅历的差异。项羽起事时,年方二十四岁,自刎乌江时,年仅三十一岁,到底缺乏思维力的最基础的因素------阅历。

      历史事实证明了项羽当不了皇帝,也证明了项羽并非综合素质优秀的将军。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其结果只有胜败之分。有英雄,有失败。但没有失败的英雄。所以,项羽雄而不英。

作业精选 

我的教学尝试

林子玉

  1、激发兴趣,注重课内知识的学习。

有人作过的一个调查显示,当前高中尤其是农村高中主体参与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不高,多数学生认为语文课男学,难找到感觉,收获感差,约有五份之二的学生上语文课经常不认真听,思想开小差或做其他事。而在课堂互动的进行情况的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到,在课堂上,绝大多数教师仍以一问一答的集体提问为主,平均每节课学生参与活动时间大约仅占八分之一,多数语文课仍然是教师一言堂。在调查中,几乎所有老师都承认升学压力下,只能唯教材是重点。这个调查结果很有代表性,它反映出在高中尤其是我们农村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还处于较严重的被动状态,其根本原因是学生的主题参与权实现不充分,教师没有赋予学生参与的氛围,没有给与他们充分的时空,致使学生谨小慎微,独立思考的意识与创新意识处于压抑状态。

针对这些现状,在新学期的第一讲,我安排了一个课时的专题讨论课:什么是语文?怎样学语文?通过我自己对语文的感悟,我首先让学生明白了语文的内涵涉及现实的社会生活、人生命运、思想感情,它是所有学科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有其独特的美,它可以点燃我们渴望美、追求美、创造美的欲望之火。我告诉学生,汉语是我们的母语,也是我们栖居于这个世界的根基。一个人只有学好了自己的母语,才有可能学好其他民族的语言和文化。作为一个中国人决不能抛弃对语文大美的眷恋。语文是基础学科中的基础学科,学好了它,也就能更好的学习其它课程,何乐而不为呢?通过这次讨论,我发现学生轻视语文的现象有所减轻,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也普遍较高。

现在我们知道一套教材一统天下格局已被打破,对教材的盲目崇拜也停止了,但这绝不是说教材可有可无,甚至弃置不顾。我认为无论选用哪套教材,都应该让学生学有所得,形成一定的能力与水平,语文与逻辑性很强的数、理、化不同,教学中多上一课,少上一课,对语文知识的继续学习影响不大。但不管怎样也不能把文本变成课堂上的点缀。回归文本引导学生走进课文,对文本进行解读、阅读品味,挖掘文本中丰富、深厚的资源,这才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点和根本任务。课堂上我尽量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体会解读文本的快乐,改变以前那种“满堂灌”的形式。如讲《故都的秋》,在带着学生抓住“清、静、悲凉”分析了“庭院清秋图”后,我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自己分析其他四幅图画是怎样体现北国之秋“清、静、悲凉”的特点。讨论以小组形式展开,再选派代表发言。我只要最后点评一下学生的表现就可以了。这样做既解决对文本内容的分析,又体现了新课标中合作、探究的精神。

2、开拓视野,注重课内外相结合。

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如果三年高中仅仅是捧着几本薄薄的课本来学习语文也太单调了,所以我提倡学生要立足课内看课外。进而对学生学习语文提出明确的要求:两条腿走路----开拓视野,课内外相结合;两只手掌舵----一手抓基础,一手抓训练;一颗心思索----感悟和熏陶。同时告诉学生语文的学习是一个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注重点点滴滴的积累。人生的路有多长,语文的路就有多长。对此大部分学生还是听进去了,课内课外都做了很多的积累,平时该熟练背诵,该完成的训练内容都做得比较到位,绝大多数人没有出现“欠帐成长”的现象。由此我想,很多时候不是我们的学生不想学习,而是他们缺乏一条进入学科大门的路径。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他们找到这条路,并不断鼓励他们。

3、注重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参加工作以来,我发现我们农村高中学生的知识面非常窄、生活经验也相对很少。我们都知道“读”是一个人获得知识曾加经验的重要途径之一,对学生来说尤其如此。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离不开“读”这个根。古语云:“本者,根也。”根深才能叶茂,本固方可枝荣。非读无以广识,有知才能有能。而且“读”本身也是一种紧张的智力活动,它可以发展学生观察、想像、思维等能力。学生只有通过“读”别人的文章,才可能自己努驾语言,表情达意。我在班里也作了一些调查,发现学生的阅读兴趣普遍很高,但阅读范围很有限而且阅读质量普遍不高。我觉得这个问题成了制约学生语文水平提高与语文能力迅速形成的瓶颈。由于环境所限,我无法在短期内改善学生的阅读现状,于是我想到了一本杂志,那就是《读者》。我把每期的《读者》发给学生让他们轮流阅读,然后每周开辟出一定的课时对学生最喜爱的文章进行讨论和赏析,在讨论赏析的过程中尽量把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尽情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在这项活动中,我发现原来一些害羞内向的学生变得比以前活拨,而一些原本较有主见独立思考能力较强的学生变得更有自信了,口头表达能力也有所提高。每次讨论结束后,我会要求学生写读后感,一开始,学生对此并不热心,有些学生甚至反感这个要求,但我仍坚持要求他们写,并及时评阅,经过一个学期的尝试,我发现学生的知识面有所拓展,写作的兴趣增强了,写作水平也略有提高。对于这样的变化,我感到很欣慰。

 

谢谢您的阅读




工作坊简报

最新工作坊简报

热评工作坊简报

热门工作坊简报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