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标题:研修作业 作业周期 : 2019-03-20 — 2019-07-31
所属计划:通识
作业要求: 在本次培训中,我们学习了信息技术应用的相关课程,也参加了相关交流研讨活动。要进一步做到“教学实践改进”,需要在课堂中真正学会合理应用信息技术。请您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认真审视自己在“课堂教学难点”中的信息技术应用情况,完成一份“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并提交至平台。 作业要求: 1.教学设计方案要体现教学难点的信息技术的应用; 2.要求原创,做真实的自己,如出现雷同,视为不合格; 3. 如您有参加线下集体研修活动的照片,请在提交该作业时作为附件上传; 4.字数不少于300字。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提交者:学员古瑞芬 所属单位:南昌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 提交时间: 2019-07-30 10:10:16 浏览数( 0 ) 【举报】
《致橡树》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诗中运用的象征手法。
2、通过反复朗读,加深对诗歌内容的把握。
3、通过分析意象,强化对作者爱情观的理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二、教学难点:
1、理解朦胧诗含蓄朦胧的意象。
2、诗歌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表现手法。
3、从韵律美、语言形式之美、意境意象之美鉴赏诗歌。
4、理解作者的爱情观,从而对学生爱情观的树立有所引导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
四、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步骤:
(一)导入:
爱情,在古今中外的文学史上是一个亘古不衰的题材。假如现在有一次恋爱的机会摆在你面前,你想要拥怎样的爱情?你心中理想的对象又是什么样子?如果这个人就这样出现了,你觉得他会选择你吗,为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判断学生的爱情观,进而引出课题,女诗人舒婷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不一样的、全新的爱情观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她的《致橡树》。
(二)作者介绍:
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生,福建省福州市人。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写有许多著名的朦胧诗,如《四月的黄昏》《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双桅船》《也许》等。其中《双桅船》获中国作协第一届全国新诗二等奖,《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获1979——1980全国青年优秀诗歌奖。
(三)朦胧诗:
产生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内容含蓄隽永,形式虚实相生,它往往借助象征、比喻等手法,创造一种朦胧的艺术形象或意境,从而诱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人获得特殊的审美享受。代表诗人还有顾城、北岛等。
(四)梳理课文:
1、解题:致橡树
木棉写给橡树的。(含蓄的表白诗)
这位朦胧派代表诗人的爱情宣言到底是什么呢?老师先范读这首诗,请同学们注意生字词。
熟悉字词:
慰藉:wèi jiè,安慰,抚慰。
戟:jǐ,一种古代的兵器,青铜制,将矛、戈合成一体,既能直刺,又能横击。
雾霭:wù ǎi,雾气。
流岚:liú lán,流动的雾气。
虹霓:hóng ní,大气中一种光的现象。
2、正音之后,请同学们齐读全诗。读的时候注意停顿和情感。同时思考,如果木棉和橡树是恋爱的双方,那木棉和橡树谁代表了女性?谁又代表了男性?为什么?诗中使用了什么手法来写?
橡树:男性的阳刚气概。伟岸挺拔、刚强不屈、锋芒锐利。
木棉:女性的柔韧气质。健康活泼、深沉博大、坚韧不屈。
使用了象征手法。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
以整体象征的手法构造意象(全诗以橡树、木棉的整体形象对应地象征爱情双方的独立人格和真挚爱情),使得哲理性很强的思想、意念得以在亲切可感的形象中生发、诗化,使读者被其中丰美动人的形象所征服,所陶醉。
3、这首诗分为两个部分,朗读诗歌第一部分:
思考:(1)作者借木棉之口否定了哪几种爱情观?为什么?
①、首先,攀援的凌霄花。
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炫耀自己),为了追求高贵的地位,不顾一切地向上爬,完全置自身的人格尊严于不顾,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爱情?这是一种“极力攀附”的爱情。木棉对这种爱情态度鲜明,立场坚定,坚决予以否定。课文中有三个字:“绝不像”!其中哪一个字可以体会到作者决心之大?绝!
②、其次,痴情的鸟儿。
为绿阴重复单调的歌曲的鸟儿,木棉树又抱有什么样的态度呢?
课文中也有三个字,“绝不学”!因为这种鸟儿是单方痴恋,只知为对方歌唱,却忘了用自己的歌喉为自己歌唱。她意识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不知道在爱对方的同时“我是我自己的”,只知依附在橡树的阴影之中,却不愿飞出橡树的庇护,不愿飞向属于自己的自由天空。所以,这是一种“只知痴恋”的爱情。
③、接下来,诗人又分别列举了“泉源、险峰、日光、春雨”。这些事物在其他文学作品中大多属于被赞美对象,那么在本诗中木棉对它们的态度呢?
虽然不象前两种全盘否定,但也表示了自己的遗憾。因为它们为了橡树的蓬勃生长,无怨无悔地奉献、给与,却忘了给自己一个独立的世界、创造自身价值的机会,这种自我牺牲固然可嘉,却也难免令人遗憾。所以,这是一种“一味奉献”的爱情。
合作探究:作者在写到“日光”“春雨”这两个意象时,不像前面是完整的句子。如果让你们补充完整,这两个句子应该怎么写呢?
例:甚至也不止像日光,照亮你的前程,温暖你的心灵;甚至也不止像春雨,播撒爱的甘霖,滋润你的心田。
④、小结:以上种种都是“世俗的爱情”,作者是持不赞同的态度的。
在作者看来,爱情不是一方的攀附,也不是单方的痴恋,即使由衷的奉献,也是不够的。那么作者向往的真正的爱情是什么样的呢?木棉是如何回答的呢?
4、朗读诗歌第二部分:请全班同学从“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齐读至结尾。思考作者强调的爱情基础是什么,用原文的诗句来回答?
(1)作者强调的是爱情的基础。
①“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这两句指出了只有以独立的人格、高贵的尊严为前提,才可以论及“爱情”,也即强调了爱情的基础应是“独立、平等”。
②、“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这几句强调了爱的双方应紧密结合、相亲相爱、心心相印、息息相通、相互依存。
(2)、作为爱的双方,男性应该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呢?
齐读: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
作者在此采用了比喻的手法,把理想中的男子汉比作刀、剑、戟,枝干像铜、像铁,得出理想中的男子汉形象应是伟岸挺拔、坚强有力的。
(3)、那么,女性又应以怎样的姿态出现呢?
齐读: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作者认为女性应有“红硕的花朵”,形容女性外表的健康美,完美的女性形象应该是青春秀美的,充满生机的。有了美丽的外表,还必须拥有丰富的内涵。
(4)、那么,爱的双方又该如何相处在一起呢?
“我们分担……却又终身相依。”
作者认为真正相爱的两个人,应该能够分担各种不幸和痛苦,要风雨同舟,患难与共。
(5)、最后,诗人大声表白: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齐读最后几句(“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至结尾)。
(五)总结全文:
诗人按照先破后立的艺术构思,在诗的开头首先否定了种种世俗的爱情;接着在强调独立平等的基础上,提出了理想的爱情。这两种爱情观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强调了爱的基础独立、平等。
女性的独立宣言:本诗写于1977年,当时正好是在“文革”后对“文革”中人性扭曲、等级明显的社会现象的反思,女诗人回想几千年来中国妇女总处在男尊女卑的生存状态下,以饱含情感的笔触,用内心独白的方式向世人宣告女性是独立的,与男性是平等的,应该与男性公民一起创造美好的生活,所以本诗可以理解为女性的独立宣言。
(六)思维拓展:
课堂讨论:作为学生,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爱情观?怎样看待现代的中学生的早恋问题?
爱别人是美妙的,被人爱更是幸福的,中学生就不乏“早恋”的现象;但是爱又是苦涩的、艰难的。过早涉猎这个禁区,只会品尝到一杯苦辣的酒、一颗酸涩的果。
(七)课后作业:
既然木棉向橡树表达了自己的心声,那么,橡树听了这些,会有何感想呢?假如你是那棵橡树,你又会向木棉说些什么?
请以《致木棉》为题,写一首诗或一篇文章。
板书设计(略)
评语时间 :2019-07-31 09: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