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业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截止时间:2015-08-14
  2. 作业要求: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龙川县老隆中学  钟奇高

    教学目的

    1. 体会古代志士为了国家利益勇于讽谏的思想,理解古代明君勇于纳谏的大度胸怀;

    2. 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编剧、表演,理解邹忌讽谏的思路和技巧。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步骤

    课前准备:

    1. 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疏通文意;

    2. 搜集资料,了解邹忌及齐王其人。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唐朝名臣魏征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的大臣是不成的。战国时期诸侯林立,尔虞我诈,一批谋臣策士周旋其间,因势据时为国君出奇策异计。齐威王就非常幸运地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解题

    1. 思考:文题有几层意思?讲解“讽谏”。

    明确:题目“邹忌讽齐王纳谏”点明了文章内容的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讽:讽谏,即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封建社会,皇权威威,不可侵犯,有多少谋臣良相因批龙鳞、逆圣听而惨遭杀身之祸。伍子胥赐剑自刎,比干剖腹挖心,屈子放逐,司马迁蒙宫刑之辱,都是千古奇冤!然而,邹忌却敢于劝说齐威王要从谏如流,他凭借的正是一个“讽”字,一种聪明巧妙的劝谏办法。

    2. 本文涉及的两个人物你了解多少?

    明确: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借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而当时的谋士淳于髡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了关于修身、处世、安民、用贤、治国五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辩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会远了。时过一年,威王果然封邹忌为成侯。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三、引导学生朗读课文

    本文语言不算艰深,篇幅也不长,要反复朗读,达到熟悉课文内容的目的。

    1. 初读课文: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读音、语气、句读。

    易读错的字有:昳()丽朝() 服衣冠() 窥()镜 期()年 朝()于齐 间()进

    2. 再读课文:教师从读音、语气、句读三个角度进行指导,让学生根据课文下的注解,理解字义、词义、句意。

    明确:第一段记叙十分生动,读时应注意表现人物的情态。第二段是邹忌讽谏齐威王的话,颇能表现邹忌的个性特色,读时应注意以略带诙谐的方式说出严肃的内容。第三段记叙纳谏(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diyifanwen.com,请保留此标记。)的举措及结果,要读得层次分明。重读“面刺寡人之过”“上书”“谤讥于市朝”“门庭若市”“时时而间进”“无可进者”“皆朝于齐”等词语。

    3. 三读课文:理清结构层次

    明确:第一段:进谏的依据。邹忌与徐公比美,发觉受蒙蔽,从中体味出国君不易听到直言的道理,并决定“入朝见威王”。第二段:进谏的内容。邹忌以自己受蒙蔽之事讽谕齐王,用自己的切身体会,以事设喻,启发诱导齐威王省悟到纳谏的必要性。第三段:纳谏的举措及结果。齐威王接受邹忌的劝告,立即颁布政令,悬赏求谏。齐威王纳谏除蔽,政治清明,使齐国国势强盛,威震诸侯。

    四、布置作业:熟读课文,依据注释试译全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二、问题探究,深入理解课文

    1. 邹忌是从什么地方看出齐威王受了蒙蔽的?

    明确:“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2. 齐威王设上、中、下三等奖赏的区别在哪里?为进谏者颁奖意味着什么?

    明确:批评者勇气的大小。有改正缺点的勇气,振兴国家的决心。

    3. 讽谏的结果如何?

    明确:齐威王接受了邹忌的谏言,立即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求谏。

    4. 文中依次叙述“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进谏者的人数,这是为什么?

    明确:说明齐国的政治日益清明。

    三、把握特点,帮助记忆文本

    明确:本文采用了“三叠法”

    三问:妻、妾、友三答

    三比:妻私我→宫妇左右私王妾畏我→朝廷之臣畏王 客有求→四境之内有求于王

    三赏:上赏 三时:令初下中赏 数月之后 下赏 期年之后 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形成一种奇特的篇章结构。

    四、学生六人一组分角色朗读

    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来分角色朗读,更有利于学生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六人分别朗读:邹忌、妻、妾、客、齐王以及旁白。文章中除了一些看似平常的语句值得品味外,邹忌进谏的话语同样是非常值得细细品味的。朗读时应根据每个人物的不同心理读出相应的语调。六人可以轮换角色多读几遍,以至成诵。

    五、小结课文,布置作业

    结合课文,根据自己的理解,编写简单的课本剧。为下节课的分角色表演做准备。

    第三课时

    一、检查作业

    二、分小组讨论、指导修改剧本

    明确:1. 场次(同时理清了思路):第一场,问美比美,反思感悟;第二场,邹忌劝谏,齐王纳谏;第三场,门庭若市,战胜朝廷。

    2. 人物(人物外貌的语言):邹忌(修长,形貌),妻,妾,客人,徐公,齐王。

    3. 语言(学习语言与人物身份的关系):妻、妾、客语言的细微变化。(体会语言)邹忌思考的语言语气;邹忌上奏的语气;齐王下令的语气。

    4. 文章中哪些地方在表演时还需要注意,如何理解?

    比如:“孰视之”“暮寝而思之”“门庭若市”“时时而间进”“虽欲言,无可进者”如何表演?邹忌反思的内容是出声还是不出声,语气如何把握?哪些地方需要增加内容?等等。

    三、每个小组推荐一篇优秀剧本,上台表演

    四、可组织几个学生评委,当场评出表演最优秀的一个小组

    五、作业

    1. 背译全文,增加积累。

    2. 拓展延伸:借助网络,了解《战国策》里其他有关讽谏的故事。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一些出自《战国策》的成语。如门庭若市、狐假虎威、画蛇添足、鹬蚌相争等。

     

  3. 发布者:钟奇高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提交者:蓝京花     所属单位:雅居乐中学社区     提交时间:2015-08-13    浏览数:0     

 

让语文课堂成为人性养育的圣殿

——《心声》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与主题  

教育是一项世纪工程,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健全人格的培养已不单单是个人的需要,更是时代的需要,在这个需要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世纪,我们教师的目光要及时的放眼于孩子的终生发展上,真切关注孩子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之中。”在诸多科目中,基于语文学科丰富的人文内涵及其所承担的课程功能,应首先担负起培育人的精神世界的重任。陶冶学生性情,涵养学生品性,培养其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应首先从语文课堂的阅读教学入手,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人性养育的圣殿。

二、案例描述——以《心声》教学为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一个实话实说。在你的人生历程中,肯定有一些事曾触动过你的心弦。今天,老师就为同学们提供一次一吐为快的机会。请同学们畅所欲言,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1:我觉得,父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我们每一个人都应热爱自己的父母。小时候,父母对我是精心呵护,给我做好吃的,记得那一次,我生病了,父母一夜未眠,第二天,又陪我去医院,直到我的病好了他们才放心。从那时起,我知道了什么是感恩。  

2:现在,我觉得同学们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很和谐,有许多同学比较自私,不愿帮助别人,老是想着自己,记得有一次,有一道题我不会做,我问过很多同学,他们中有学习好的,也有学习差的,但没有一个人告诉我如何去做。  

3:自从上学以来,我觉得家长与我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了,他们不理解我们,他们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来为我们安排一切。  

4:个别老师上课的时候,经常提问,但是他们提问的对象却是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而那些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却经常成为老师遗忘的角落。我认为老师的这种做法有些不妥。老师应该一视同仁,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  

师:刚才我们有四位同学说出了自己的心声(板书课题)。我想告诉第一位同学,“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趁我们年轻,趁我们的父母还健在,请善待我们的父母。我想告诉第二位同学,把同学当朋友,多说说自己的心里话,或许情况就会得到改善,问题就会得到解决。我也希望同学之间能够互相团结,记住,“给别人一缕阳光,自己就可能得到一轮太阳。” 我想告诉第三位同学,“可怜天下父母心”,多做换位思考,你就会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我想告诉第四位同学,你很有爱心,乐于助人。大胆的说出来或者给这位老师写封信,这位老师可能就会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毕竟教学相长。  

师:同学们,其实,当我们遭遇不平时,我们不应怨天尤人。我们不能改变环境,但我们可以改变我们自己。今天这堂课,我真心希望,我能做同学们的朋友;我更希望,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能毛遂自荐,积极发言。  

(二)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心声》一课。读中注意借用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  

(生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师:阅读结束了,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在心中油然而生?  

1:我特别同情李京京同学的生活处境,因为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  

2:我特别敬佩李京京同学。我觉得他很有自信。尤其当自己的愿望遭到别人拒绝的时候,他总努力为自己创造机会。最后他成功了。  

3:我觉得文中程老师的做法不对。他不应该有偏见,应该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是优秀的。   

4:老师,“心声”这个题目是不是一语双关啊?我觉的这不仅仅是李京京的心声,更是普天之下学生共同的心声。  

5:我特别讨厌像程老师这样的人!  

6:“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认为,李京京固然值得我们同情,但是程老师所做的这一切也是为了学校的荣誉,他们两个人都很好。  

7:课文中有一个人物叫赵小桢的学生,他虽然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但在我的心中他却是一个没有勇气缺乏自信的人。  

8:通过读这篇课文,我想对所有的老师说一句话,那就是对所有的学生都要一视同仁,不能把学习成绩的好坏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三)理解探究  

    师: 刚才听了同学们的发言,我感受很深。尤其是最后一位同学的发言让我仿佛看到了我们每一位同学的那颗渴望关爱、渴求平等的心,其实老师也有过许多失误,也曾经遗忘过学习暂时落后的同学,但今天听了同学们的发言之后,我决心改正,争取做一个公正无私的老师。  

师:同学们,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标题“心声”呢?  

1:我觉得这是李京京同学的心声。他特别思念住在乡下的爷爷,想早日见到爷爷。他渴望亲情。  

2:我觉得这是像李京京同学一样不被老师重视的学生的心声。他们渴求得到老师的关怀和帮助。  

3:我觉得这是作者的心声。他写这篇文章旨在告诉我们读者,我们要像李京京一样,面对冷漠,面对挫折,要自我肯定,永不言弃。  

4:我觉得这是教育专家的心声。教育本是一块净土,不容弄虚作假。他们呼唤教育要返璞归真。  

三、案例分析与反思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我反思自己语文课堂教学的成败得失,认为以下几种教学策略有所成效,值得一试。

(一)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张扬个性、表达自我

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应在教师爱心的创设下,用诚心来接纳学生,用真情来沟通心灵,将更多的感受爱、表达爱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寻找到自我,在体验中发现自我。在我的语文课堂里,正如案例的中我在导入新课时,俯下身来与学生平等交流,与学生在同一平台上对话,给他们展示自己个性、能力的时间和空间。此外,我避免像程老师一样,而是给予每一个学生最大限度的关注,真诚、及时、客观而又充满爱的去评价学生。当我出现错误时,诚心向学生认错,在学生中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

(二)发扬课堂民主,真实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课堂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生该享有充分的发言权,将说话的权利、表述自己思想的机会,真实的交还给学生,也只有学生才是文本的真正解读者、参与者、策划者甚至开发者,让他们走进主题,解读自己的感受,相信学生以学为乐的过程也是他们从文本中汲取精神养料、重塑个性价值的过程。在课堂里,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造能力尤为重要。其实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很多时候是在不经意间给扼杀了的,所以,课堂中我轻易不去否定某个学生的观点和理解,多鼓励,少指正,即便指正也大多给学生互相交流、阐释、明确的机会,把表现、评价的机会多给其他学生,因为只有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才没有距离!过程就是一种技能的体现,孩子才是学习的主人。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感叹学生的思想品德急需提高,在忧虑国民素质滞后于发达国家,在意识到语文课程应挑起重担时,从自身做起吧,因为语文教师要对未来的良知负责。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对自己的良知负责。从教学入手,从课堂做起吧,因为它是学生们学习的主要空间,它理所当然地应当成为学生人性养育的圣殿。

附件

  • 让语文课堂成为人性养育的圣殿.doc     下载

© 2012-2062 中国教师教育网 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2024815号/京ICP证120554号